材料一:2021,我们即将迎来农历辛丑牛年。对中华民族来说,牛是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用三种”牛”的精神,为中国今年的奋斗状态奠定了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材料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63岁的她,已经扎根滇西贫困山区教育一线40余年,12年她把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帮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带出大山,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好似”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一头牛,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任务光荣而艰巨,使命伟大而自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某校举办“中国牛”精神大家谈,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坚守初心,拓荒新时代
同学们:
大家好!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敦煌女儿樊锦诗,如此诠释自己的幸福观,拖着病体的张桂梅,如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牛一样的无私奉献。我想,在我们追梦幸福的同时,也应该如他们一般坚守初心,在新时代拓出一片新天地。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我们这样一个农耕国度,人们最初的理想就是有一头牛,三亩地,这样基本上就做到了衣食无忧,老黄牛和老农一起守候着自己的家园,千百年来一直都是这样,一代承接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脚踏实地在田野里劳作。它听惯了老农动情的吆喝,任牛皮鞭高高的举起,又轻轻落在身边,牛始终迈着沉稳的步子。这是遵从本性与初心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当你有了这种追求与境界,就有了许多“奔赴”的故事:常书鸿从法国巴黎而来,只为“探寻民族艺术的宝库”;樊锦诗从首都北京而来,因为信奉“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有了这种追求和境界,就有了许多坚守的传奇:张桂梅校长把一生奉献给贫困山区的教育,守岛英雄王继才,三十二年如一日,在荒岛坚持升起五星红旗;“水管家”曾治中,勤于实践和钻研,总结出一套全新的灌溉管理办法。太多的普通人,太多的平常事,都说明一个质朴道理:一个人能守住初心,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把该做的事做了,该出的力出了,成功就在其中,幸福亦在其中。
同学们,身处新时代,恰逢百年历史风华的我们,不仅要有老黄牛的初心,更要有拓荒牛的进取心,去勤奋努力。有人曾问齐白石,画画秘诀是什么?他笑答:“要每日作画,不叫一日闲过!”他曾在一首诗中如此描写自己的艺术劳动:“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肯花气力、肯下苦功、肯去钻研,方换来 “功夫深处见天然”的精湛画艺。“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你能像拓荒牛一样勤奋耕耘,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就一定会在新征程中变困难和挫折为“垫脚石”,在攻坚克难中体味奋斗的乐趣。
同学们,新时代远景已经规划好了,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一片新的沃土,我们应该如不弃微末,做平凡的耕牛,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真情投入、无私奉献,我们何愁不能自我实现,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幸福。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