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铺对联
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⑤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
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名人名言,从名人名言中找到写作的角度。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从李贺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少年的壮志。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从范仲淹的名句中,然我们看到了世人的责任。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药铺对联。从以上的对联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愿望和追求。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从顾炎武的名句中我们读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⑤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从鲁迅的名句中,我们看到了其责任和担当的精神。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从高晓松的话中,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现实和理想。对以上名人名言解读后,考生不难发现材料中谈论的是责任和理解的话题。所以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责任担当与梦想同在、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现实和理解的追求永远在远方。以上都可以是写作立意的角度,考生在写作中要扣住材料的中心,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作文。在写作内容上要注意关注时事和现实生活,这样作文才能符合考场作文接地气的要求。
责任与梦想
曾几何时,一个幼稚而大胆的新进青年的形象已深深地扎进了中国人的心里。他就是觉慧,敢于反抗的他,有着新思想,反对旧礼教。
但在我眼里,他有的只是勇敢与年轻。有时他“不识时机”的幼稚行为,却让他的“家”更加混乱。
虽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理想,是生命的绿洲。”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觉新不懂得循序渐进,积沙成塔,从小家开始改变。想一下就改变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思想,可能吗?
在军阀压迫的时期,他不知能屈能伸;在家里出了乱子后,他依然把同学带回家讨论怎样反抗封建势力;在大哥觉新一再规劝他,提示他时,他却反过来怒斥觉新没有坚守自己的理想,屈服于封建旧观念;在他们的报社被查封后,他不顾觉新的处境,将报社搬入他大哥管辖的商场,当纸包不住火,他的报社最终被军阀发现后;他却斥责一直帮助他隐瞒家人,暗中帮助他的大哥,怀疑是大哥告密。
他在为自己所谓的理想而奋斗时,没有顾虑到他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小家”惹上多大麻烦,他有的只是理想,却没有看到责任,一个人对家的责任,他责备大哥,却不曾考虑他的感受。
觉新一个人扛起一个大家,有的不仅仅是责任感,还要有勇气,有勇气去舍弃自己的理想,抛弃美好的前程。觉新虽然是被逼的,但他却没有逃避现实,勇敢地接下了一个将要四分五裂的家。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我依然认为觉新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歌德曾说过:“尚未实现的崇高目标,要比伸手可得的渺小的珍贵得多。”他暗中帮助觉慧,他想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社会,慢慢地让人们接受新思想,渐渐地让旧封建观念沉入人们的心底,他虽然这样做不会很快的看见成效,但这比觉慧的想法甚至做法要妙的多。
虽然他的沉闷少语的个性造成了无人理解他,体谅他的结局,他在很多人眼里是软弱的,是屈服于封建的,是惟命是从的,但他在我眼里却是一个坚强勇敢的男子汉。因为他挑起了最折磨人的担子。尽管这份责任有时使他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也许梦与责任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但无论选择谁,都必须要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