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在分析一个事件成功的原因时,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描述会有所不同:在公共场合会更多提及

2022-06-14 21:04超越网

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在分析一个事件成功的原因时,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描述会有所不同:在公共场合会更多提及他人的帮助;而在私下场合,则对他人的帮助提及较少。
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见解。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则材料的重点,并非讨论如何分析事件成功原因的问题,而是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心理和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在公共场合和私下场合之所以对他人帮助的提及程度不同,主要在于这两种状态下人们的心理思考和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私下场合中,人们“利己”的思维不再受到束缚,因此更愿意归功于自己,而非他人。在公共场合中,人们不仅会受到他人的舆论监督,也会受到诸如“谦虚”等的道德约束,因此,归功于他人的现象就会多一些。而在私下场合中,一方面人们的“利己”思想较少被社会道德观所评价和束缚,他们“归功于己”的行为可能就不会受到相对于公开场合那么多的质疑;另一方面,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渴望“被肯定”“被承认”的想法,(正因前一因素)在私下场合中,人们意图用“归功于己”而“被肯定”“被承认”的尝试也就会比在公共场合多了。
总而言之,人们在公共场合与私底下的行为往往会有不同,就像理智层面的知道和情感上的理解有距离一样,知与行、公与私属于遥远的两个星球。而这对于我们的启示,其实可以从“行为者”和“旁观者”这两个角度去分析。从行为者的角度而言,虽然“利己”与“被肯定”的心态无可厚非,但我们是否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借“被肯定”而大包大揽功劳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个时候,是否能做到真心实意地肯定他人的功劳,从吸取他人所长而为己所用,让自己真正拥有“被承认”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而从旁观者的角度而言,不考虑具体情境背景的所见即所得是一种盲目,尤其是对于人性中天然的非理性部分,仅凭他人的外在举止、仅凭自己的一隅之见,就武断地下定论,是否又是合理的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立意:
1.在承认他人功劳中,让自己拥有被肯定的实力。
2.不以一隅之见判断他人是非。
3.让评判出于内心,而非外在礼法约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