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有一位电影导演拍摄了一部短片,内容是城市风光。非洲某部落的土著看了之后,却只关注画

2022-06-14 10:46超越网

有一位电影导演拍摄了一部短片,内容是城市风光。非洲某部落的土著看了之后,却只关注画面角落中的一只鸡,因为在短片中他们只认识那只鸡。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审视自己是如何认识事物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讲非洲某部落土著看了导演拍摄城市风光的短片后,因为只认识那只鸡,因此他只关注画面角落中的那只鸡了。我们不妨可以由果溯因。为什么土著只关注画面角落中的一只鸡?因为视野不开阔导致认知受限,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受教育的差异、审美差异导致认知差异……
在这个材料中“一只鸡”的隐喻象征含义是什么?如信息时代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甚至带着偏见看世界,导致真相被掩盖。认识局限固然存在,但世界在前进,土著应该如何认识新事物的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永远难以穷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永远无法摆脱认知局限,因而我们更需虚怀若谷,求知若渴;增加学识,拓宽视野;打破偏见,探索真相……
导演该如何审视自己认识事物的角度与方法?一是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因他人不同的认知而改变自己的立场。二是不应该只是永远不要与你知识文化背景或立场不同的人理论,而更应该是能理性看待人与人的认知差异,符合大众认知规律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少一点鄙夷,多一点同理心和宽容心。这个作文适合写成议论文,可以从土著的角度,或者导演的角度去写,确立观点,然后展开议论即可。
立意:
1.人要增加学识,开拓眼界。
2.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3.理性看待人与人的认知差异。
4.打破偏见,探索真相。

例文:
我看见了一只鸡
“一千个读者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各有不同,所以才会产生思想的火花,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想法,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相较于影片中的高楼大厦,一闪而过,短短几秒的那只鸡更让非洲土著人感到熟悉,因为这只鸡才是他们所熟悉,而面对陌生的高楼大厦他们则不知从何谈起。是否能看见“那只鸡”基于每个人的文化、阅历、背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不同见解也没有高下之分。
我们也不能因为“高楼”和“土鸡”之分去评判他人,正如周国平所说的“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就有提及城市里的孩子去乡下,认为乡下人不会使用文字是很愚钝的表现,然而同样,城市的孩子在村里和乡下孩子一同玩要,乡下孩子赤着脚,轻轻松松徒手捉到了一只蚂蚱,而城里的孩子往往把衣服、裤子上沾满了泥巴和污垢,在田里滚了一圈又一圈仍是空手而归。文章中有总结道,没有城市人或乡下人哪个更愚钝一说,无非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习得的技能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对于事物的认知各有各的道理。
诚然,每个人都是并不完全相同的“叶片”,面对“为什么别人与我不同”,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包容文化差异和环境差异,试着去理解他人的观点,换位思考、互相尊重。
同样,“我看见了一只鸡”是一件值得令人肯定的事情,因为世界是多元一体的,当所有人都只看见“高楼大厦”那么这只能是“高楼大厦”,但当有不同的视角去发现了不一样的景象,我们可以说是看见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大千世界纷纷扰扰,如果我们只用“同一双眼睛”去看待事件,用同种认知去评价问题,这个世界就变得趋同,也不再会迸发出百家争鸣的盛世,迸发出不同声音的天地。
当然,在这个高效快捷的时代中,我们不能一直盘踞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根据算法推算出的自己喜爱的资讯和视频,我们应该冲出困住我们的“信息茧房”,去“算法化”,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打量这个世界,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认知更丰富更全面。 当我们看见了角落里的一只鸡,我们便拥有了大数据下自己的认知,打破了人云亦云的认知,是拥有独立思想与认知的第一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