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上述四句诗,展现了云与山的关系,也可以引发我们对自己与其他人、事、物关系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悟。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材料引用了古诗词,但没有对诗句内容作出解释,略微增加了审题的难度。第二段命题人用导语提出:云与山的关系可以类比为自我与他人或内心与外物或人与事的关系。那么云与山有哪些关系呢?逐一来分析。“云来山更佳”,云可以衬托山的美景。山是主,云是次,云可以陪衬山,也就相当于他人是自我的陪衬或自我是他人的陪衬。“云去山如画”,云离开之后才能见到山的美景。云没有离开,则见不到如画的山色,即云掩盖了山的真相,意味着要拨开迷雾,才能见到真实。“山因云晦明”,山因为云而产生了或明或暗的变化。山的景色变幻,源于云,云与山是因果关系。“云共山高下”,云与山一争高下。云与山是竞争关系。总之,四句诗展现了不同的四种关系或事理:陪衬关系、拨开表象、因果关系、竞争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关系或事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去完成作文,却不能写多个甚至全部写,因为这四点不能构成整体,彼此之间也毫无联系,否则就是一篇观点涣散的三类文。注意体裁为记叙文。
【立意】
(1)未来不迎,既往不恋。(2)不忧风雨,不忧晴。
(3)山拥云,云润山。(4)舒卷有道,协同共进。
(5)云卷云舒,巍然不动。
(6)相伴相生,风景独好。(7)互相成就,共同进步。
例文:
山拥云,云润山
云来,则山雾飘渺,仙境似幻,云去,则豪华落尽,青山常青。山影晦明,云同高下间,是山云的羁绊,更是人与世界万物的联系。
可以说,我们自身便如这山一般,生命中相逢的人便是这云。人之一生,来往无数客,有人塑他梁骨,有人改他江河,有人使日月生辉,有人使星辰无色。不可否认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想法。万物可为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因人自身视角的狭隘,与他人的相交能提供我们更多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或是知识的分享,前人的忠告,可使日月增辉。同时,亦有云来夹杂着恶意的暴雨,使他星辰无色,但须知,山屹立于世间不倒,自有其脊梁与思考。除却无意义的中伤,应思考背后可取的意见,风雨过后,山如洗而更青。
而云去之后,山色如画,包含着云的洗礼,更有山自身的常青如画。立足于世,我们不能总期盼着依靠他人的推力前行,有时历经必须独行的路,是历练如画景色的机会。只因我们生来是独立于世的山,而非枝蔓相交的藤草。聚作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山无云时有其傲世筋骨,云无山时亦有绵亘万里之胜景。山与云,相交时晦明相投,试问,谁能知山未曾对云有所影响呢?只需换位来看,在他人生命中,我们亦为一朵流云,风吹过后的擦肩,相互添彩却又彼此独立。
然而,我们却又不完全是这山。山屹立巍然不动,我们的一生却都在行走。奔跑在世间的我们与万物相遇、相知、相别,挥手自兹去的同时,难免喟叹一句此生或许再不相见。山常青,而我们终有一天会老去,死亡。逐渐停下脚步,葬身于脚下不知何处的疆土,再不复见世间流云飘然而动,不见晦明苍穹,不见日月朝夕。这是千古之悲叹,不可扭转的结局。
但,山也好,云也罢,归结到底,人是人,是随历史奔走千万年的人。纵有离别之痛,亦有天涯若比邻的胸襟,纵有沧海一粟的渺小,生命摇摇欲坠的脆弱,也有酾酒临江,精神、灵魂与天地万古长存的壮志。非但与人相遇如此,与物,与事皆如此。
所以,去做山罢,去做云罢,不动于一处也好,游荡世间也罢,数十载年岁所逢的多彩,足以在弥留之时感怀良久。且踏上脚下的征程,以青云之姿接受浮云的停留,以浮云之态拥抱满山苍翠。山云交汇,亦梦亦幻,山云别离,洗去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