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请以“细微处见真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020-12-13 11:11超越网

请以“细微处见真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细微处见真情
“快把书包给我,上课都快迟到了!”我一边盯着手表,一边没好气地冲着妈妈喊道。唉!真是郁闷,周末还要赶时间上课外班,眼看快迟到了,而妈妈却拿着我的书包,不知道在屋里面干什么。
“我的书包有什么好看的?”见妈妈还不出来,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这时,妈妈听到我的喊声从屋里出来刚想解释什么,我却一把夺过书包,向外面跑去。
疾步走到车站,我抬眼望见天空灰蒙蒙的,仿佛是老师在阴着脸瞪我。惨了!估计天要下雨,而我这次又要迟到了。
果然,没过多久,天上就飘起了零星的雨点。随后雨越下越大,像一颗颗豆子往下掉。在车上,我不禁发起愁来:回来还要走十多分钟的路。这“豆子”一时半时是下不完的。唉…….看着车窗外的小朋友在父母撑着雨伞的庇护下流露出的欢声笑语,我的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还好,上课没有迟到。当我心急火燎地走向我的座位,打开书包的一刹那,我简直惊呆了:书包里放着一把雨伞。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为自己的鲁莽而悔恨,更为这细微的爱而感动。
上课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原来,爱也藏在细微处。
我撑着雨伞,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柔和了许多。我想起了每次出门时妈妈的那句叮咛:“儿子,过马路要小心啊!”每当吃鱼的时候,妈妈总是为我细心地挑出鱼刺;写作业时,妈妈为我端来的那杯水……..我的心里暖暖地,不再寒冷、不再羡慕别人、也不再怨恨妈妈的唠叨。
雨,一直下着。淅淅沥沥地,仿佛是在为这伟大的爱唱着赞歌。“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这不正是爱的体现吗?
爱在细微处,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表达,也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它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是干渴时的一杯水,寒冷时的一件棉衣,灰心时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也可以是一把为你遮风挡雨的伞。
 


细微处见真情
我看见茉莉花在热水中打了几个转儿,缩紧的花瓣渐渐舒展,最后在水中轻轻飘动,宛如翻飞的舞裙。我能够闻到茉莉花茶清新的香味。我知道这一直是母亲的最爱。
桌上多了两包花茶,老样子,玫瑰和茉莉,我心满意足地拿来两个茶杯,一杯玫瑰,一杯茉莉,它们是我和母亲的最爱。
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我身后,手里提着一个热水瓶。
这就是母女之间的默契,我管它叫心有灵犀。
我微笑,然后坐下,看着母亲泡茶。她往我放了四朵玫瑰的杯子里放了三朵茉莉。
“这杯茶就叫作‘丢三拉四’。”母亲笑着说。
我把玫瑰花茶移到面前,那种浓郁的香味让我心醉。
“妈,为什么你不喜欢玫瑰而喜欢茉莉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又笑着问我:“那你为什么不喜欢茉莉而喜欢玫瑰呢?”
玫瑰的芳香在房里飘荡,浓郁而醉人。
“也许是回为玫瑰令人心醉吧!”我说。
母亲笑了,她把茉莉茶移到自己面前,说:“那我喜欢茉莉就是因为它令人心旷神怡。”: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在客厅里,母亲一边剥豆子一边看报纸。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我想。
“妈妈,我来帮你一起剥吧!”我搬了一张小凳子坐到母亲身边。
其实想说的很简单,只是觉得说不出口。
终于,我鼓足了勇气,说:“妈妈,今天是……”
母亲打断了我的话:“作业做好了吗?”
“嗯,全做好了。”我感到有点沮丧。
母亲又说:“晚饭想吃点什么?”
我吱唔着:“嗯,随便吧。妈妈,今天是……”
母亲再次打断了我:“帮我去把晾着的衣服收进来吧,快下雨了。”
我不情愿地离开了客厅。
我回到了客厅:“妈妈,衣服收好了。”
“哦,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母亲端起剥好的豆子走进厨房。
我有些懊恼。
再泡一杯茉莉花茶,放在母亲房间里。茶香沁人心脾。
我知道,什么都不用说了,真情就在生活的细微处。
 
 
细微处见真情
“动人者,莫过于情;感人者,莫过于心。”这句话告诉我们,文贵有真情。真情首先源于亲身经历的事,毕竟经历过才会有真感悟。故为文者,必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细小处发现真情。感人的往往是生活中细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表情尽管细小,也能打动人。有些同学担心我们每天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哪会有感人的事件可以写呢?其实,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感人的真情细节,而是缺少发现细节的眼睛。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走在洒满余晖的林荫道上;苦苦等着孩子回家的父母伫立在风雨中的街口;笑容满面的孩子蹒跚学步、挥动小手……这些细小的画面令我们“怦然心动”。只要我们学会“抓拍”,将这些生命的影像记录在心灵的底片上,等到写作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源头活水迅速转化为文章的“动情点”。
细节处表现真情。喜欢画面的同学,会有这样的认识,同样的材料、工序,不同的人画出来的画会有区别。画家如果观察细致,就会描绘得细致,出来的画面便会引人入胜。郑板桥经常观竹、画竹,他笔下的竹子便有了灵性,栩栩如生,赏心悦目。这是什么原因呢?差别就在细节处。成功者描摹出景物的细节和神韵,失败者只绘表象。这就是神似与形似的区隔。写文章也是如此道理,细节往往表现出真情。就拿耳熟能详的《背影》一文来说,此文能成为歌颂父爱的经典,就在于作者对父亲反复叮嘱熟识的茶房、努力地爬上月台、买橘子、抱起橘子走上车等细节描写细腻,把父亲的形象刻画得鲜活感人。
个性处渲染真情。“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个性的,写作同样也是个性的。冰心说:“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这句话说的便是写作的至理,个性化的东西才可能成为永恒的经典。我们之所以爱阅读冰心的文字,也是因为她的作品的语言极具个生化,文字清新隽秀,笔调轻灵活泼,读后心头不觉升起一种“不绝如缕,乙乙欲抽”的感觉。
生活似乎平淡无奇,但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可以将心中的感动流淌于笔端,达到说真话、抒真情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