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握手以表友好在中国文化中颇有渊源。甲骨文“友”( )和金文“友”()都是由两个“又”字构成,形同两只手伸向一处,也有人认为状似两只右手紧握,但均意指协调、配合。范晔《后汉书.李通传》有云:“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据此衍生出成语“握手言和”,现多用于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重新和好。
握手礼在西方亦由来已久。公元前9世纪亚述国王宝座上就刻有握手图案,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也出现了握手的情节。由于握手会占用原本持有武器的右手,因此被视为放下敌意与争斗,释放尊重与善意。19 世纪中期以来,握手成为常见的问候方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说】
两则材料以“握手”为关键词,从中西不同维度,溯源了“握手”的文化内涵。虽表述各异,但价值内核趋向一致,即消除隔阂与敌意,释放尊重与善意,化敌为友。这一话题既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又较好地呼应了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握手”经验几乎人人都有,让学生有言可发,有情可表的同时,又兼具一定的时代意识:身处百年不遇之大变局,该以何种价值观去面对他者、面对世界,落实了“学科育人”的基本任务。
【立意解说】
材料本身重在阐述“握手”的文化内涵,学生只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如“协调、配合”“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重新和好”“放下敌意与争斗,释放尊重与善意”等合理阐释 “握手”的正向价值就能基本符合材料意涵。
作文要求是写“启示”。“启示”由“握手”的内涵生发。考生基于对握手的解析提出启示即可符合题意。譬如,就人际而言,握手意味着友善,启示在于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就国家层面,握手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和平,启示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该如何和平共处。要言之,“握手”带来的是不同个体、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该如何相处的问题。
在具体阐释过程中, “握手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的握手,也可以指国家、民族种族之间的握手,还可以指经济、文化之间的握手,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也可基于“握手”的内涵展开思辨,如“握手言和”是不是等同于“握手求和”?“握手言和”是不是“握手趋同”?双方“握手”的前提是什么?等等。围绕“握手”这一核心概念作价值意义分析,原因分析、条件分析、比较分析可以让文章有一定的深刻度。
此外,本题在文体上并未做出明确要求,如若学生写出记叙文,或抒情散文,也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文章在评分是需斟酌,主要看是否能写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