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请以“给XXX的一封信”为题目,以“变与不变”为话题,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

2022-06-12 12:04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计划、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但是,我们在抗击疫情所表现出来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尊重生命、尊重科学”中国精神从没改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变。
请以“给XXX的一封信”为题目,以“变与不变”为话题,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在“变与不变”中的经历与收获,也可以谈谈对“变与不变”的理解与感悟。
要求:(1)明确收信人XXX,将题目“给XXX的一封信”补充完整;(2)统一以“小新”为写信人,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3)不少于500字。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本次作文题目要求根据材料立意,以“给XXX的一封信”为题目,以“变与不变”为话题,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写作时,每一个要求都要考虑周全。书信的写作,有格式上的要求,这一点必须做到。
第二,立意。这道作文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把对时事热点的观察思考与哲理思辨有机结合起来。新冠肺炎疫情是影响深远、我们直接参与其中的重大事件,观察思考它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文题以“变与不变”作了明确的要求;同样,“变与不变”是一个适应性广泛的哲学命题,文题以“疫情”和“党的使命”作了具体的限制。根据材料可知,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哪些东西应该变?那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以及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哪些东西不能变?那就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团结协作、担当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不能变。这些都提示了作文立意的基本立场和情感倾向。但是“变与不变”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这两者在新冠疫情下分别是怎样体现的,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又是怎样的状态,就需要在作文中具体呈现了。思维品质的高下体现在这里,作文境界的高低也体现在这里。
第三,选材。本次作文选材很宽泛,疫情之下的种种事例都可以作为素材之一,有责任有担当勇敢无畏的终南山、李兰娟等科学家们,逆行的壮举让国人动容,科学家勇敢担当的精神让人敬佩;身居一线、直面死神的医生、护士,披星戴月照顾病患,舍小家顾大家的举动让国人深深感激;还有一些无名小卒,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萤火之光照亮夜空,可能是那个快递员,可能是那个超市老板,可能是那个无名的志愿者等等。这些人虽然做着不同的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守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护佑国人康健。

例文:
给昔日同学项远方的一封信
亲爱的远方:
你还好吗?疫情来袭,我们远隔千山,不能谋面,但书信可以帮我们传递友谊。
上次信中你与我讨论“变与不变”的话题,我也想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你。远方,有没有发现这段时间我们都变了,我们面戴口罩,保持距离,开口闭口都是“防疫”“消毒”。可是我们又都没变,共克时艰的精神古今一体,家国天下的团结信念始终如一。变与不变,都是向着同一个信念,为着同一个目标:打败新冠,护我河清海晏,家国平安。二者,殊途而同归。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举国上下都为之做出牺牲。
2020年春节前,除夕夜,数万医疗大军星夜驰援武汉。无数医疗工作者改变了原来陪伴家人过节守岁的习惯,奔赴到抗疫一线。他们知道,为了祖国,这点必须变。14亿人,居家隔离,非必需不得外出,这场人类史上规模最长最严的隔离,前后时长将近两个月。所有人的生活习惯:晨练、夜跑、聚会、遛狗……都被改变。但我们心甘情愿,我们知道,为了护佑生命,为了家国,这也必须得变。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尝试网上学习,网上办公,自己做饭……每个人都在变。开学归来,身边的同学虽不能像从前那般亲密无间,但对老师,对校内为同学们服务的人员,理解增加了许多——这也让我们一下子成长起来。
中国很幸运,她总是被中国人中最勇敢的一些人保护得很好。中国人恒久的勇气、精神,在基辛格笔下,在本次疫情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因中流多砥柱,故能千古振英声。良知、感动、理性、正直,这样的品质从未改变。正是这些材料和元素,构建了一个个“里厄”,不论是挂帅出征,挺身逆行的钟南山院士,直言发声的李兰娟院士,抑或是护士、职员、记者这些默默无闻的人物,他们都是结实的生命力量,以情义丰满的血肉之躯,构筑了武汉的精神城墙。
这是中国的不变。上至孔、孟,中述颜真卿、海瑞,下至陈天华、孙文,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精神不变;从“兼济天下”到“粉身碎骨浑不怕”,再到“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担当奉献的品质不变。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中国人是不畏艰险、勇克时艰的龙的子孙。这事实,千年不变。
变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和智慧,不变体现的是一种心性和信念。变与不变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变与不变,双管齐下,既灵活变通,又执着坚守,方能正确回应疫情之下“觅渡觅渡觅何处”的嗟问,护我家国平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冬日里,不做逐波逐流者,不做无谓坚守者。如此,方能在春回大地时叹一句:明媚春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远方,不知你是否认同我的想法?盼来信,共勉之。
     此致
敬礼
              同学:小新
         2022年X月X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