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20年12月29日消息,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中小学教育惩式规则(试行)》,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多建议。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材料主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教师教育惩戒权。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立意方向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与“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认识的角度不同,立意便有所不同。考生可以谈对教育惩戒的认识,也可以谈如何进行教育惩戒。思维品质的差异性,使得考生关于“教育惩戒”话题探究的独创性与批判性、广阔性与深刻性会各有不同。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参考立意】
如赞同,惩戒也是良药;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惩戒乃师之担当;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等。
如反对,有效“惩戒”的力度难以把控;“惩戒”可能会沦为变相“惩罚”等。
辩证分析,教师要眼中有泪光,心中有戒尺;“戒尺”是一把“软”尺子,对学生的惩罚要适当有度等。
相关材料
1. 同学们要正确看待教育惩戒现象。汉代著名文学家左思小时背书经常不能完成任务,老师一气之下让他抄书,并且打手,他从此勤奋苦读,笨鸟先飞,成年后写出《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鲁迅少年时上私塾也受过惩罚,后来也成为文学大家。因此我们不必对于教育惩戒太过苛刻,一些合理的惩罚,有助于我们提高规则意识,提升责任意识,增强抗挫能力。把“戒尺”还给老师吧,那“高高的举起,又轻轻的落下”的“教鞭”中,全都是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爱与希望啊。
2. 只有适当的惩戒才能让迟到的同学真正重视问题,从内心深处敬畏规则。鲁迅先生儿时读书因照顾父亲误了时间导致上学迟到,尽管有“正当理由”,他依然被先生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在桌上,同时也在心中,将“早”字深深地刻了下去,知道了学校有自己的规则。强烈的规则意识,造就了才华横溢的周树人。由此看来,新规定意义深远,令人拍案叫绝。此外,新规定还能让学生在增强规则意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业的重视,建立起学生应有的责任意识。
3. 教育惩戒虽说出发点是以教育为目的,但实施者难以把握分寸,不可避免存在体罚学生的情况。惩戒教育常常适用于提高学生成绩,这是很多人的看法,殊不知其在不知不觉中摧残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欧阳修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无力购买书籍,更不必说上学了,但他的母亲没有放弃,而是在门前的沙地上教他写字、读书。在艰苦的日子里,他的母亲用爱心教育他,并没有对他施以暴力,这才成就了一代文豪,有了无数流传后世的诗文。可见,不需要惩戒教育,孩子完全能够健康成长并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