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以“好物未必占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50分)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好物未必占有”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好物”限定了对象为“物”,不指向人;“好”限定“物”,说明是美好的东西,不能是“三俗”(庸俗、低俗、媚俗)也不能是丑陋、丑恶的东西。这说明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求真、向善、尚美,意在引导考生在这个多元包容的时代,关注社会主流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副词“未必”指“不一定”,含揣度、商量语气,有回旋余地。而近义词“不必”则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含肯定语气。写作时要注意区分。“占有”有三个义项:占据;处在(某种地位);掌握。在这个作文题中,应取“占据”这一义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作文的立意指向:好物,不要独占,要分享;要学会弃好物;好物,可以拥有,不必占有.
【思路要点】
1.放弃占有好物,享受幸福人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好物人人都想占有,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占有。此时,要有淡泊、平和的心态,也许你放弃了,反而能一身轻松,从而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美好。占有好物并不是幸福、成功的标志。
2.分享占有的好物,享受快乐人生。
一个苹果,一个人独享,只能得到一份美味;一个苹果,两个人分享,不但两个人都能得到美味,还会额外收获到一份快乐。好物,未必要占有才能体现人生价值,与他人共同分享,反而能增加幸福感。
3.看淡占有的好物,简单就好
世间好物,多如牛毛,我们能占有的,不及九牛之一毛。占有的,我们要珍惜;无法占有的,我们也不必懊恼。要懂得简单就好的道理,学会做人生的减法。
好物未必占有
绵阳一考生
人们都说,好物未必占有,要学会分享。可我以前一直认为,好物就应该占有,不然,我们奋斗的动力从哪儿来?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然而,那件事改变了我。
犹记得那几天,阴雨连绵,我的心亦如雨中的栀子花,湿透了。考试失利,朋友断交,父母、老师批评,一连串的打击让我心情更糟。眼瞅着栀子花在风雨中日渐凋零,我觉得“众乐乐,不如独乐乐”,便将雨中的栀子花摘了一串,用矿泉水瓶养了起来,放在了窗前。白净的花瓣和淡淡的幽香,顿时令我神清气爽起来。
谁说好物未必占有?占有好物,利己利他,何乐而不为?这不,栀子花叶子更绿了,花儿更素净了。好马配好鞍,鲜花赠英雄。“栀子花三生有幸,遇到了我这个懂得好物应当占有的人。”我心中窃喜道。
雨过天晴,外面栀子树的叶子亮得逼你的眼,被雨水洗去尘垢后的花儿更显素雅,而我窗前的栀子花却日渐枯萎。这让我有些沮丧。
贪吃蜂蜜的苍蝇准会溺死在蜜浆里。好物应当分享,不可独占。如果人人都想 独占好物,那么,世间的好物再多,也不够我们独占。
犹记得孩提时代,妈妈给我一个苹果,爸爸总要咬上一口。尽管我大哭大闹,妈妈也批评爸爸不讲卫生,可爸爸依然我行我素,令我十分不快。
现在,我明白了爸爸的用意。好物未必占有,分享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与人分享,能使快乐增大,使悲伤减小。一个苹果,一人独享,只能得到一份美味;一个苹果,两人分享,不但能得到美味,还会额外收获一份快乐。分享好物,能让我们把心中的贪欲腾空,去盛放整个世界。
有人说,将痛苦分享给他人的,是人;将快乐分享给他人的,是神。现在,我终于懂得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真谛,认识到好物未必占有,我们应主动分享。
【得分点提示】
1.以小见大,独具匠心。考生由“好物未必占有”生发出“分享”这个主题,切入口小,并通过成长中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的再现,揭示了“分享”的人生意义,做到了小中见大,化虚为实。
2.行文流畅,结构严谨。文章开头写我”不认同“好物未必占有,要学会分享”的观点,接着用一个“然而”进行转折,又用“犹记得”引出孩提时代的事情,最后用名言警句点题,呼应开头和文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一气呵成。
3.处处点题,巧妙扣题。文章多次提及“好物”和“占有”,可谓处处点题。文章叙议结合,既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又巧妙地扣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