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学校拟举办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是“坚守比离开更重要”反方观点是“离开比坚守更重要”

2022-02-11 18:02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张桂梅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她含辛茹苦、积极筹建免收费用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十二年来,她坚守在大山深处,拖着病躯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换来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换来一千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
材料二:张桂梅给她的毕业学生们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她说,一走不回头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离开大山的孩子们,在大山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这在育才中学引发热议。学校拟举办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是“坚守比离开更重要”反方观点是“离开比坚守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对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
要求:自选立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原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属于时代热点素材,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她表述,但指向不同,一则指向教育者张桂梅本身行为,一则指向张桂梅所说的被教育者——大山里的孩子。
材料一:
张桂梅的坚守体现的是一个教育者的高度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常年地坚守大山深处、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拖着病躯不停奔波,换得了一千多名女孩命运的改变。
对所有坚守者来说,不论是张桂梅,还是敦煌女儿樊锦诗,还是坚守海岛26年王继才,都有一种大爱情怀,一种舍弃小我的奉献精神。张桂梅怀着对大山深处女孩子们处境的悲悯与大爱,才有了她舍己般的奉献。
结合本则材料说坚守比离开更重要,在于就现实情况而言,坚守者张桂梅可以让更多孩子改变命运,以扶智来脱贫,改变孩子自身和背后家庭的命运。现实中,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像张桂梅这样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去关注那些深山里的孩子呢?假如没有了张桂梅的坚守,会有另外的张桂梅来做同样的事吗?对于离开者来说,可能是永久的,也可能是暂时的,他们或许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以某种形式回报养育过他们的家乡,但就当下现实而言,大山里更需要张桂梅这样的这份坚守精神,以这份坚守改变孩子们以致乡民们的命运。
所以,正方分析时的要点在于:现实环境特殊性、当下的需要与不可替代性、数量对比上一个人的坚守换来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见识外边的世界的重要性。
论述时可以采用假设分析法,如果没有了张桂梅的坚守,……
材料二:
这是张桂梅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当我们想象深山里家庭的贫穷、生存的艰难、知识的匮乏、上学的不易,就明白张桂梅这番话的意义了。让无数个受过高中教育的女孩走出大山,见识外面广阔的世界,改变的不仅是自身的命运、女性的命运,甚至还有家乡的命运,因为这些走出去的孩子中会有一些人在将来某一天努力回报家乡。
对所有离开者来说,她们的离开就是张桂梅教育愿景的最好实现,如果她们接受了高中教育,却最终沉寂在贫穷的大山里,历尽艰辛努力后回到原点,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结合材料说离开比坚守更重要,在于对于深山里的孩子来说,就现实情况而言,她们的离开是对张桂梅在教育上的努力的最好回报,当无数个孩子走向大山外的天南海北,就是在大山之外撒下了无数的种子,在未来就存在着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改变家乡面貌的更大可能性。
所以,反方分析时的要点在于:现实环境特殊性、对改变人生命运的必需性与可期性、对张桂梅创办这种特殊教育的最好实现性与回馈性——多人对一人努力的回馈。
论述时也可以采用假设分析法。
当然,要比较哪个“更”重要,需要在分析时选择立场,进行充分说理。本次作文写作需要充分围绕原材料分析。
二、审任务
1、“育才中学”:
千万不要忽视命题人给学校的命名,比如2019年全国高考一卷写劳动精神的“复兴中学”,都是有寓意的。本次作文谈教育,写作时可以扣学校名适当升华一下。
2、“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稿”:
不要以为选择一方一定是一辩,也可以设定为二辩、三辩或四辩,可以设定自己的发言是在对方某辩之后,这样可以比较巧妙地先驳后立,也有更好的情境感。
3、“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对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
实际辩论中,有临场应变衔接,比如指出对方的观点漏洞等,这个要求其实涉及驳立两方面,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对方可能性的理由作为靶子批驳,驳可在前,也可在后,这需要根据自己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灵活处理。
【参考立意】
坚守比离开更重要;
离开比坚守更重要;
坚守的意义;
离开为了飞得更高;
坚守内心信仰,选择多彩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