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一位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他拦住了一名奔赴前线的八路军战士。
记者:你多大了?
士兵:16岁。
记者:你觉得中国会胜利吗?
士兵:中国一定会胜利的。
记者:中国胜利后你打算干什么?回家娶妻生子,还是继续从军?
士兵笑了笑:那时候,我已经战死沙场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根据这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要重点把握八路军战士回答的三句话,用心体会其深层的内涵。
“中国一定会胜利的”,表面上指的是抗战胜利,深层上则是高度的民族自信。“那时候,我已经战死沙场了”,说这话的时候士兵还“笑了笑”,看似轻松随意的话,背后是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把这一句与上一句“中国一定会胜利的”联系起来,其中的意味更加震撼人心:明知胜利肯定不属于自己,还是怀着必胜的信心走向战场,走向死亡! 为了新中国,16岁的年轻人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而“16岁”一句,则很容易联想到这正是现在一个高中生的年龄。七八十年前,一个16岁的少年走上了战场,无数像他一样的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后世子孙的幸福献出了
生命,才使今天的我们能够拥有和平安康的生活,我也16岁了,为了我们这个民族,为了对得起先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
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