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说苑·敬慎》记载,周王室的祖庙陈列着一个金人,嘴上贴着封条,背后有铭文,写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旧唐书·魏征传》记载,魏征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敢于直言,唐太宗常常欣然采纳他的建议。魏征也为能遇到像知已一样的君主而高兴,尽力地出谋划策。
苏淘在《衡论·远虑》中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首先看所给材料,本题材料有四则,第一则,老子的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第二则,是《说苑·敬慎》上记载的故事,强调的是“无多言”“慎言”;第三则,是《旧唐书·魏征传》里关于魏征的人物事例,“敢于直言”是其优秀品质;第四则,是苏洵的名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意思是,知道的就说出来,要说就毫无保留。综合四则材料可知,本次作文围绕“言”与“不言”的话题展开,主要的观点有两个:一是“不言”“慎言”才是明智的选择;二是“敢言”“直言”才是为人之道。考生可以从中选择任何一个角度行文立意,也可以综合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言“与“不言”,指出什么情况下要敢言,直言,什么情况下要不言、慎言。总之,“言”与“不言”关乎性格品质,更关乎一个人的品德、操守。
任务要求部分,本题的写作情境是班级读书会,形式是发言稿,文体是议论文,考生要围绕材料展开议论,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思考,还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