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木匠梓庆为鲁侯制作悬挂钟鼓的木柱。动工之前,他先静心斋戒。斋戒到第三天,他忘记了“庆赏爵禄”。到了第五天忘记了名声,已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到了第七天,达到忘我之境,忘记在给朝廷做事。这时梓庆进山寻找木材,看到质地、形态合适的,顺势加工。做成木柱后,人们纷纷称赞,都惊叹于他的手艺。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标题;(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立意:
1.怀虔诚、敬畏之心,做事方能成功;
2.做事要专心,专注于一念;拥有宁静淡泊之心
4.保持本真的心灵;
5.抵制、拒绝诱惑,成就自我;
6.做事投入忘我,才可以做得更好。
专注创造奇迹
詹何钓鱼,工具简单,钓饵普通,但却能在短时间内从鱼类不喜汇聚的的湍急的百丈深渊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奇迹就来自于他的专注。
专注就是,像詹何钓鱼那样凝神于正做的事情,全神贯注,排除杂念。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庄子》中的两个类似的小故事:“梓庆为鐻”和“伛偻承蜩”。
鲁国木匠梓庆为鲁侯制作悬挂钟鼓的木柱。每次动工之前,梓庆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一连斋戒七日后,忘记了“庆赏爵禄”,忘记了“非誉巧拙”甚至自己的“四肢形体”,然后进山选料,专心制作,鐻做成后,见者无不惊叹为鬼神之工。
有位用竹竿捕蝉的伛偻老人,捕蝉前先练习在竹竿头叠放泥丸,这实际上练的是静功。当练到能在竿头叠放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的火候时,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
做工如此,治学也一样。
史载,孔子有一次到齐国,观赏国歌《韶》后,由衷地赞叹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不图为乐至于斯!”然后“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孔子生活的是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五十者衣帛食肉”尚是一种追求,可以想见肉食该是何等稀缺的美味,但学《韶》乐的孔子心思专注得竟然几个月食肉而不知其味,做学问如此专注,难怪孔子会成为至圣。
还有晋代书圣王羲之,王羲之练书法专心致志,以至于用妻子送来的馒头蘸了墨汁吃,竟然还吃得津津有味。
……
佛家说的“静则生慧”,总结的大概就是上文这些人的经验吧。一一感悟他们的故事就会发现,戒除纷扰,生活简单化,心思简单化,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目标,干出成绩甚至创造奇迹。
有人说,当今世界,诱惑多多,我如何才能静心专注呢?我们不妨制作两条座右铭:一条使用鬼谷子的劝诫——“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一条使用曾子的教导——“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时时以此劝勉自己,要知止,要专注,专注才会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