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最近,一些网络流行语被几个中学生翻译成古诗文,获赞无数。诸如:“也是醉了”译为“行

2023-01-09 20:06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许多表达赞赏的语句都成为经典。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而今,这些语句又有了鲜活的网络流行语:“西湖,绝绝子”“哇真帅,yyds”“荔枝真好吃,你懂的”。
最近,一些网络流行语被几个中学生翻译成古诗文,获赞无数。诸如:“也是醉了”译为“行迈靡靡,中心如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译为“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译为“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这些现象对比鲜明,耐人寻味。网络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表达?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把优雅的经典诗文和如今的网络流行语对举,网络流行语具有新奇、简洁的特点,但却缺少了诗意美和形象感,缺少了古汉语特有的文化韵味;第二部分写的是网络流行语被译作古诗文,精美而富有古典韵味。网络流行语与诗意的表达各具特色,写作中应明确阐述对两者的看法,并解释理由。
“这些现象对比鲜明,耐人寻味。网络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表达”提示了写作的方向,考生从流行与经典的角度,围绕网络时代应更好地表达立意,即为符合题意。
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如网络语言的特点,简洁生动,风趣幽默,贴近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简单直白的语言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展现了网民们丰富的想象力;如网络语言存在的不足,过于通俗化的网络语言表达确实简洁、轻松,但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少深意,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新奇好玩搞笑而忽视了正统的语言是得不偿失;如网络语言与古诗文碰撞后的效果,网络流行语凝聚网民奇思妙想的智慧,幽默风趣,而古诗文传承的是经典,具有丰厚的韵味,二者结合可以给语言增色,既能巧妙表达意思,又不失语言的魅力;如对待网络流行语和古诗文碰撞这一现象的态度,我们既需要简洁幽默的表达,也需要有韵味的内涵,应以宽容开放的态度接纳顺应时势而产生的大量新的词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加以规范化的引导,让它更加“给力”。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中流行语和古诗文的碰撞这一现象入手,引出自己对此的态度,接着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利弊,指出古诗文和网络流行语的结合带来的语言的魅力,然后明确我们对此的态度,最后可以发出呼吁,也可以呼应开头。

参考立意:
1.因境制宜,在网络上巧妙表达。
2.网络时代的表达同样需要传承经典。
3.一味追求典雅/新奇/流行要不得。
4.让经典为网络语言增色。
5.要简洁快捷,更要有韵味。
6.语言要在经典中流行。


雅俗共赏的语言,百花齐放的文化
官宣、锦鲤、佛系、土味情话、燃烧我的卡路里等网络流行语,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样的表达虽被认为简单粗暴,但却显得更直接、更准确、更有效。因这些语言独具特色的表现力与巨大的生命力,倍受青年人的喜爱,成为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高雅与通俗可以共生共存,并行不悖。
西方哲人有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雅言经典、规范,网络流行语虽有些简单粗暴,但直接、更准确。当一种语言能在瞬间风靡于世,表明它一定具有一种野蛮生长的强大生命力。网络流行语生动风趣、富有人情味,而语言的另类发展,也体现了观念的更新、时代的发展。“佛系”是网络流行语之一,用来指安然自适、随遇而安、凡事不愿计较的状态,并衍生出如“佛系青年”“佛系生活”等词汇,体现了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文明进步的背景下,青年对自我认识的回归。“土味情话”原本是指直白的、因缺乏文学修饰而带着“土味”的爱情告白,却在网友的戏仿中,慢慢带上了幽默意味,颇具表现力。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渴望通过努力奋斗取得成功,争取“C位”,从而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拼搏进取的激情活力,而“燃烧我的卡路里”正是这种激情活力的青春表达。这些网络流行语,彰显着人们更加积极的心态与更加轻松、向上的活力。
雅言和网络流行语并非矛盾体。
语言在演进过程中,有的产生,有的消亡,这一过程伴随着文明的演进历程。没有生命力的语言会自行消亡,富有活力的词语也会流行开来。对于网络用语的流行,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大加挞伐。就像当年的少女会成为饱经沧桑的老妇人一样,我们奉为经典的东西,当年不也曾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吗?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广为传颂,他的影响力在当年空前地达到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境地。所以,我们应该捍卫雅言,也应该接纳富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
如果我们抱定非经典语言不用的宗旨,就会陷入狭隘的境地,不利于精神的丰富与滋养。不如放开心胸,在接纳传统经典语言的同时,也吸收鲜活的网络语言,以海纳百川的姿态,用雅俗共赏的语言,呈现百花齐放的灿烂文化。当然,网络语言稂莠不齐,流行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可全盘接受,犹如鲁迅《拿来主义》中的对待一所大宅子的方法一样。“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拿来主义精神运用到语言的借鉴与运用中。
今天,网络流行语大行其道,国学班遍地开花,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就让他们共生共存,百花齐放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