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期,“爱心冰箱”为高温下辛苦工作的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消暑饮品的图片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爱心冰箱”通常指人们把自己多余的食物等放入室外特定的“冰箱”中,供需要的人使用,近年来“爱心冰箱”在我国许多城市逐渐风行。但在实际运行中,“爱心冰箱”也引起一些人的质疑。例如有人天天想领“免费的午餐”;放入“爱心冰箱”的食品安全性没人把关;带着孩子到“爱心冰箱”拿面包的家长不在少数,教育孩子要心怀感恩的却寥寥无几。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则社会问题型材料作文。写作任务是: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首先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材料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交代“爱心冰箱”的性质和风行趋势,是考生构思的社会语境,侧重考查考生的价值判断,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第二部分提出问题,针对“爱心冰箱”运行中引发质疑的几个方面引发考生的思考,侧重于批判质疑和问题解决。审题时,应明确“爱心冰箱”是一种新生事物,它让人人做慈善成为可能,在公益层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爱心冰箱,挖掘其背后反映的人文精神。同时,考生对爱心冰箱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能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或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体现一代青年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韬略。
然后根据写作任务,明确自己的看法。写作任务要求中“你有什么感受”,“上述材料”有三方面:
(1)“爱心冰箱”为高温下辛苦工作的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消暑饮品,人们把自己多余的食物等放入“爱心冰箱”供需要的人使用;
(2)近年来“爱心冰箱”在我国许多城市逐渐风行;
(3)“爱心冰箱”在实际运行中引发质疑。考生须以此作为审题立意的出发点。
比如“爱心冰箱”是为高温下辛苦工作的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消暑饮品服务的,在许多城市逐渐风行。爱心行为不容否定,风行趋势不可逆转。审题立意不可违背这一社会道德环境。
而“爱心冰箱”在实际运行中引发质疑,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民众质疑的原因和引发民众质疑的行为的性质。思维要指向如何让“爱心冰箱”更好地运行而不是取消之。
写作时考生可以评价“‘爱心冰箱’为高温下辛苦工作的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消暑饮品”的爱心行为,可以赞扬人们把自己多余的食物放入“爱心冰箱”供需要的人使用的善举,也可以就“‘爱心冰箱’在我国许多城市逐渐风行”这一现象看社会道德风尚的变化,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也可以从材料举例中看出被质疑的几个方面:第一是“有人天天想领‘免费午餐’”的贪婪;第二是爱心食品的质量安全无人把关;第三是“带着孩子到‘爱心冰箱’拿面包的家长不在少数,教育孩子要心怀感恩的却寥寥无几”。围绕如何保证“爱心冰箱”更好运行这一目的,考生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思考,每个方面又可得出不同的观点。观点选择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还可以从整体角度展开思考,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进行深度挖掘,谈出自己的深刻见解,彰显出自己的思维品质。比如,从爱心食品的提供者、户外工作者和普通民众三个方面谈良知与爱心等,有了各方面的良知,爱心之旗才能高扬。
参考立意
1.从户外工作者角度,可以谈要有感恩意识,理解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的良苦用心;要根据需要叏用,不可滋生贪婪之心,在这场爱心行劢中暴露出自己的“小”;号召和鼓励更多有行善能力的人也加入捐献爱心饮品的队伍,共同撑起这片爱心天空等。
2.从食品安全角度,可以谈爱心人士要保持爱心的纯洁性,展示高尚品德,不要将快要到期、甚至即将发质的食品戒饮品放入“爱心冰箱”,亵渎自己的爱心;也可以谈社会爱心机构要加强监管,为爱心食品把关,从而确保这场爱心行劢的高尚和伟大;也可以将上面二者结合起来,谈“用心”需要真实纯洁,“爱心”
3.从普通民众角度,可以谈要明白“爱心冰箱”的性质,不可在“爱心冰箱”这面镜子中照出自己的“小”,更不可因贪小便宜而误导孩子;孩子如果在户外做志愿者当然也可以叏用爱心食品,家长要言传身教,通过“一片面包”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正是有了感恩之心,爱心之旗才能高扬;做好公益善举,还需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等。
4.从整体角度,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将整个事件打通来看,谈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人人都坚守良知,爱心之旗才能迎风飘扬;独乐不如众乐,分享使人快乐;爱心冰箱传递的是爱心,延续的是善举;个人爱心不止,社会暖流不息,用善心锁住城市温度等。
最后确定参考立意:
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使人快乐;
②“爱心冰箱”传递爱心,让善举延续;
③杜绝浪费,传递社会正能量;
④个人爱心不止,社会暖流不息,用善心锁住城市温度;
⑤“爱心冰箱”弘扬了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美德;
⑥要做好公益善举,还需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⑦“用心”需要真真实实,“爱心”也需规范化管理;
⑧言传身教很重要,在“一片面包”中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等等。
参考题目
1.让爱心传逑,让善举延续。
2.用善心锁住城市的温度。
3.莫让贪心伡了爱心。
4.饮爱心之水,绽感恩之花。
5.食爱心之物,扬感恩之旗。
6.食品保质,爱心才能保质。
7.爱心不容掺假,良心为其把关。
8.“一片面包”中的感恩教育。
“爱心冰箱”清凉入口暖人心
近日,在连续的高温烘烤之下,全国各地的街头都出现了免费的“爱心冰箱”,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和交警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消暑饮品。8月1日,孝感城区文化路上也出现了首个“爱心冰箱”,跟风的同时,却也是一种暖心的举动!
“爱心冰箱”传递的是和谐友善的正能量。炎炎酷暑,总有一群人起早贪黑、日晒风吹,他们为我们的城市运转、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默默无私的奉献,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今年全国各地掀起的这股“爱心冰箱”风,不仅让烈日下工作的人们感受到了夏日清凉,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互助互爱、和谐友善的正能量,这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爱心冰箱”体现的是尊重劳动的价值观。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劳动者体面、有尊严的劳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烈日当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建筑工人等户外高温作业人群,在将近40度的高温环境中劳作,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精神。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论是市民群众自发设立的“爱心冰箱”,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志愿者组织的“夏日送清凉”活动,都是对劳动者的一种尊重与感恩,也是全社会对劳动人民热爱的正面表现。“奋斗是幸福的”“劳动最光荣”,相信这些劳动者们已经从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中体会到幸福感和荣耀感。
“爱心冰箱”彰显的是社会文明的新风尚。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越发冷漠、关系越发疏远,人心浮躁、唯利是图,一些不文明现象也屡见不鲜,需要弘扬“正能”“正行”,让清风正气引领社会新风尚。“爱心冰箱”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成为了城市一道靓丽风景。在“爱心冰箱”的饮品店老板的行动感召下,一些市民也自发地买来冰棒、饮料、矿泉水和西瓜等装入冰箱。这个活动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让人们能够驻足停留。他们总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在这个酷热的夏天,给需要的人带来清凉。让爱心落地生根、爱心接力的延续,“传递人间温暖”必将成为社会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