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十二章》中,提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老子>八章》中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训俭示康》中说“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古代圣贤的智慧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
现在的中学校园,沉溺于物质享受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学校将组织一次“做生活的减法”的征文活动,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学生李华的身份给你的好朋友王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书信,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
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材料由三句名言构成。第一则材料是《论语》中的,意思是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强调君子对食物、居住不要有过度的追求是好学的前提。第二则材料是《老子》中的,意思是纵情狩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强调欲望多了人就会心智不正,行为不轨。第三个材料是《训俭示康》中的,意思是君子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强调少欲的重要性。从三则材料来看,它们的共性就是强调,人不能对物质有更多的贪欲,如果贪欲过多,则会影响人的行为、品质或发展。
情境:学校将组织一次“做生活的减法”的征文活动,其中“做生活的减法”是写作的主题。关键理解什么是“做生活的减法”。结合材料不难理解,“做生活的减法”就是在物质上少些贪欲,多些精神上的追求。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列举少物欲,或者是节俭的名人的例子,如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再比如周恩来总理,一生鞠躬尽瘁,衬衣经常缝缝补补穿很多年。也可以列举一些人因为对物欲追求过多最终身败名裂,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事例。比如:晋代的何曾,当了太傅,喜欢奢侈,“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到了孙子这一代便因骄奢而家业败落。又如“石崇以奢靡夸人”,便引来了杀身之祸。正反对比,这样更容易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应该表达中学生群体或个体的“感受与思考”,强调写作者“我”的存在,提倡个性化写作,“我手写我心”。考生应从自身出发对“生活的减法”的意义进行阐发,写出大时代中“小我”的真实感受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感受与思考”必须基于“减法”这个核心概念。
“写一篇书信”已经明确了文体必须是书信,也明确了信由李华写给王明,全文应采用第二人称。“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提醒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最有感受的一个方面谋篇布局,完成作文。
立意:
1.轻装上阵,拥抱属于自己的生活。
2.给生活做减法,才会让自己更轻松。
3.不要做物质的奴隶。
4.懂得给生活做减法的人才会拥有幸福。
5.少物欲可洁身。
6.成由勤俭败由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