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长河和文学作品中有众多模范人物供人们在成长中崇习;进入新时代,无数英模人物纷纷涌现,更是为青少年树起了成长的标杆。而这些彪炳史册的英模人物,正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偶像观”的重要内涵。
现实中,部分青少年的偶像观日益去主流化。崇拜“富显者”有之,崇拜影视明星者有之,崇拜网红者有之……而这些偶像是否值得崇拜,需要仔细明辨,认真反思。
以上材料启发我们思考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青少年成长中建立偶像观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什么?请结合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材料句子
中华民族始终不乏可为青年榜样的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份独立坚守值得我们学习;戚继光“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种忠贞不渝也激励着我们的爱国之心;屠呦呦将青蒿素用于对疟疾的治疗,终克医学难关。“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召唤后学们勠力前行。战火硝烟中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英雄,和平年代里孜孜矻矻的“文明守夜人”,他们散发出的人格魅力,都是人类长河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偶像”,正如天边的明星,召唤我们不断前行。
古人习字以楷书始,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真正的偶像,正是我们行事做人的楷模。
谈及现代偶像观,新华社评论认为,“偶像崇拜”在本质上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个人理想和愿景的现实投射。倘若如此,我们也坦承,“偶像崇拜”似乎对于个人成长有一定积极意义。然而我依旧认为,最好还是不要陷于偶像崇拜,而要把所谓的“偶像”当做榜样来学习并超越。
正确的偶像观始于不盲从
青少年群体的偶像观,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并潜藏着一个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密码。从这个层面而言,当下把科学家视作偶像的青少年日渐增多是一件幸事,说明正向的价值观念正在汇聚和累积,但也离不开教育者的有效引导,从而让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真正变成现实。
二
谈偶像
何岸
偶像,是指人们崇拜、仰慕的对象。心中之所以会产生偶像,是因为想要追求更高的高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激励自己进步……偶像身上一定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也许是文才,也许是修养,也许是风骨。
人们对于偶像的尊崇自古便有。李白的偶像是谢安,他写过许多作品表达对谢安政治风度的仰慕,其中,《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详细记叙了谢安从出山从政、获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再到功成身退的过程,表达了他对以谢安为代表的“魏晋风度”的赞美。他自己也深受影响,成为一代诗仙,其文章七分豪气三分恣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继承并超越了魏晋风度。苏轼十分敬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他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高度赞扬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而苏轼也受到了韩愈的文风哲思及其所象征的儒家正气所影响,无论在人生中遇到何种挫折,始终不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由于命途多舛,他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在韩愈思想的基础上,他又有自成一派的洒脱自适,多了一些自己的味道。总之,古贤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优质偶像对于人的影响最终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偶像的影子无处不在,影响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藏在笔下的每一篇文章里,融在周身的气质中,引领人踏上更高的阶梯。
一个时代的偶像也深深影响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所以说,不同时代的偶像象征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在古代,人们的偶像大多是孔子、欧阳修、朱熹等圣贤,体现了人们对学问与士大夫精神的追求;在民族的危亡之际,许多人的偶像是孙中山、毛泽东等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人物,代表着追求公平正义、捍卫家国的时代精神。而如今,一提“偶像”,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颜值”“小鲜肉”等标签。时代的确不同了,一方面是物质充裕、安定祥和的环境,另一方面是日益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年轻人对偶像自然少了一些内在的要求,多了一些外在的挑剔,“偶像”日渐娱乐化,成为一种商业现象。然而,光鲜亮丽的外在带来的愉悦总是短暂的,许多年轻人所追的“星”离“偶像”的本义尚有差距。年轻人的人生道路阻且长,我想,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继而引领我们去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才当得起“偶像”二字,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偶像。其实,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偶像无处不在,这正体现了多元、奋进的时代文化和时代精神。偶像的价值不在于被仰望,而是用他们的精神火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