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小说再版,红色电影热播,红色旅游兴起,红色歌谣传唱,红色经典进入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唤醒了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红色文化热”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精神寄托,使不同年龄的人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就是红色文化超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杂志为了纪念建党100周年,特开设“红色文化大家谈”栏目,确定了投稿主题:红色文化滋养时代精神,红色文化启迪指导未来。
请你根据投稿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给“红色文化大家谈”栏目投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红色文化大家谈》:
下面是我为贵栏目投的稿,主题是红色文化滋养时代精神,红色文化启迪指导未来。我投稿的题目是“红色文化培养正确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
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以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和体现的理论内涵,决定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范本,具有凝聚时代人心、激发大众情感、彰显时代精神的价值与功能。当前,我国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历史时期。在价值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如何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思潮、形成共识,是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经过特定历史和生活发酵历练的文化形态,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我们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等。
以红色文化化解一些人的精神困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人也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泥潭,出现了精神上的困境。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各种精神困境,其实都是先进文化作用弱化的直接反映。红色文化中洋溢着凛然正气和昂扬激情,蕴涵着中国人民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诉求,体现着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崇高品质,不仅凝聚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并且已经积淀为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当代的兴起恰恰表达了当下人们的一种文化认同: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人们心底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一致的,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建设红色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化解一些人的精神困境。
总之,红色文化不可丢,让我们高扬红色旗帜,汲取红色营养,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
读者:×××
2021年2月15日
二
涵养时代精神,启迪指导未来
牛华(教师下水)
尊敬的编辑:您好!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的腥风血雨中积淀起来的,它外化于气节,内化于精神。它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民族基因里。作为根正苗红的中国人,我们近乎本能地热爱着祖国,哪怕它曾经满目疮痍,先辈们用尽全力建设着它;哪怕它曾经一穷二白,积贫积弱,他们依然克服万难两步并做三步走奋力追赶。每一辈人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将这红色的种子遍地播撒,才有了今日之盛世中国。
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传承红色文化,涵养时代精神呢?
红色文化具有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上世纪的年轻人用生命保护着国家的完整,在面对列强蹂躏刮分的时候,在直面内部割据混乱的时候,在四万万人泪洒中华的时候。年轻的人们走上沙场,不怕牺牲,用一腔报国情冲破阴霾与黑暗。
今日躬逢盛世,我们见证了举国抗疫的成功举动,14亿人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做出了832县成功脱贫的傲人成就,实现了先帮后带,共同富裕。有人质疑我们没有信仰,难道爱国不是吗?民族的凝聚不是吗?真正让国人同舟共济的恰恰是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秉承着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跨越时空的力量支撑。
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农耕思维中延伸出来,我们从来都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执政理念,今日领导人依然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亲切号召,我们能在国际舞台上秀肌肉,因为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怎样才能在和平年代取得安身立命的席位,答案毋庸置疑是拼搏奋斗。所以“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是追梦原则。我们看到中国基建响彻全球,南海围礁建岛日新月异,城乡公路立交编织成网,援非铁路四通八达,高铁技术誉满全球。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
红色文化绝非一成不变的文化,而是能与时俱进,处于人类文明上游的文化之一。我们不屈服霸权,也不藐视弱小。我们有无比优越的历史文化,却从未有文化自大的傲慢与偏见。而是与每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理智友好地相处,从不会使任何一个国家政治污名化。因为“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公式。所以承诺新冠疫苗优先给第三世界国家,承诺到2035年实现碳中和,这是文明型国家才有的胸怀与担当,这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是仁爱的东方大国,用温柔的力量重塑着世界秩序。
文化是永久的软实力。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努力学习,树立文化自信,传承红色文化。同时也通过一己之力,用各种方式传播它。像主编您开设此栏目的初衷一样,作为文化传播的示范,愿我们共勉。
希望栏目越办越火,也希望我的只言片语成为传播的火苗。
恭祝
编安
热爱红色文化的一名中学生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