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脸识别、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使用这些技术已经成为潮流。
科技潮流给很大一部分人带来了便捷和乐趣:科普爱好者穿梭在各种专业网站之间获取知识、分享智慧;卖瓜菜的小摊贩们都在各自摊位前贴上二维码,无现金交易方便省事;有的老年人戴上VR眼镜玩无人机航拍,享受新时代的退休生活……
然而,科技潮流也给一小部分人带来了困难:有些老年人在自助银行里无所适从,或者因为不会下载手机APP而无法预约挂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相关资料
对一些互联网平台来说,要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替代选择,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智慧老龄社会新形态。有专家建议,除了在技术开发中更加注重老年人需求和习惯外,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方面,也要给老年人提供多元选择和替代方案。现实中,不少地方多措并举,帮助老年人融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在上海,有医院调大门诊标示、诊间字体,改善在线预约系统布局,致力优化老年就医环境,打造“老年友好界面”;在浙江杭州,市民卡和健康码深度融合,老年人刷一下卡就能看病就医、公交出行。可以说,给老年人在风驰电掣的“快时代”留个“慢选项”,才能填补代际间的数字沟壑,让老年人享受到数字时代的馈赠。
帮助老年人充分参与数字生活、共享数字红利,是社会责任,更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必然举措。弥合数字鸿沟,需要代际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年轻人需要提供操作层面的耐心指导和详细示范,同时给予老年人精神层面的支持和鼓励,倾听与陪伴。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应兼顾特殊群体的需求,通过关注特殊群体的用户体验不断改良、创新新型应用,做好“老人产品”、“小众产品”的供应,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此外,相关部门对于政策制定与落地实施不能“一刀切”,要结合老年群体、困难群体的自身特点,通过设置“其他选项”满足各阶层群体的实际情况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