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太宗李世民对吏部尚书唐俭下棋不让自己的事情感到生气,想把唐俭贬谪为潭州刺史,但一时找不到他的错误,就召见尉迟恭说:“唐俭对我不敬,我要借贬谪他来惩戒百官,你去他家一趟,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第二天,尉迟恭复命,认为皇上的做法不对,自己也查不到唐俭的任何罪名,唐太宗很生气。有同僚认为尉迟恭不懂得变通,既然皇上要定唐俭的罪,尉迟恭就该识时务。但尉迟恭认为,是非曲直要弄明白,皇上做得不对,如果还去趋附,就是不忠。最终,尉迟恭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后来,唐太宗开始反思自己,认为尉迟恭做得对。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你对这件事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你对这件事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请结合你的,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表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唐太宗因为唐俭对自己“不敬”,想惩戒他;二是尉迟恭没有按照唐太宗的想法做事。讨论问题时,可以从唐太宗、尉迟恭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唐太宗的角度分析,要否定的是他对唐俭的惩戒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完全是按照个人的喜好行事;要褒扬的是他后进行了反思,认为尉迟恭的做法是对的,不能按照个人的喜好行事。从尉迟恭的角度分析,皇上让自己去查唐俭的罪行,是对自己的信任,但自己完全是按照事实说话,在权威面前没有趋附,坚守底线;这样的不变通,是品格的坚持。当然,也可以从唐俭的角度分析,下棋就是技能竞赛,不能因为对手是皇上就故意输掉;还可以从同僚的角度分析,同僚认为尉迟恭的做法太过迂腐,没有看清形势,不懂得变通,但对这种观点应该持否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