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

2019-04-05 19:46超越网

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童。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进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仔细分析材料,确定此题的中心话题是“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三位同学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材料中对这三种观点未置褒贬。暗示考生无论站在哪个同学的角度去写,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当然,考生围绕这个话题也可以对以上观点进行综合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要写成记叙文,考生在选定一种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就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去选材。比如可以写一次作文训练中“我”说真话,抒真情,作文得到了语文老师的高度肯定,也可以写作文训练你发现某个作文题目不好下笔,你另辟蹊径,采用托物言志、时空穿梭等方法来写,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甚至还可以这样提炼主旨:通过此次作文训练,我明白了,写作文不是简单地复述生活,而应该追求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但要高于生活的真实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写,文章的主旨应该要比材料中的原话更深刻,更有创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文学作品灿若繁星。我们徜徉其中,往往沉醉不能自已。掩卷沉思,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作品千百年以后依然震颤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欢呼雀跃,抑或怆然涕下?是真情!真情凝成的文字总能穿越历史的沧桑,让我们不忘初心,让我们的心灵纯净而美好。
李白的豪迈之情让我有了一往无前的锐气。李白,自称“陇西布衣,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一生跌宕起伏,屡遭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雄健精神,即使步入人生暮年,依然坚信“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宁愿“明朝散发弄扁舟”,也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我想,李白代表了中华民族正直刚强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锐气。读李白的诗,让我不再害怕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让我始终拥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始终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杜甫的忧国之情让我有了心忧天下的情怀。杜甫,可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安史之乱之后,国都破败,妻离子散,他看到娇艳的花朵也禁不住泪流满面,听到宛转的鸟鸣也愁肠百结。但杜甫无论沦落到何种境地,始终不忘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即使茅屋被秋风刮破,黑夜中他无助地立在滂沱大雨中,他依然挂念天下百姓,希望有广厦千万间,庇护天下寒士。读杜甫的诗,让我有了心忧天下的情怀。我深深地知道,个人的努力拼搏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才会有恒久的动力,才会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白居易的悯农之情让我有了扶贫济困的行动。白居易,虽然官居高位,却始终不忘一个知识分子的初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没有用笔去阿谀权贵,粉饰太平,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写出了底层人们的饥寒与酸楚,“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冷一热,道尽民生疾苦,让人心生怜悯。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积极投身于公益活动——义卖报纸,爱心捐助,慰问孤寡老人等。虽然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将汇成一片爱的海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的,由于说真话,抒真情,贯注了豪迈之情、忧国之情、悯农之情的文字才有了摄人心魄的力量,才能在千百年以后依然激荡人们的心胸,温暖人们的心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