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翻开我们手中的《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篇章,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导入了相关数学问题。看似简单的“良渚古城遗址”设计,其背后更是费了一番功夫。
教材编辑人员查阅了“良渚古城十瑶山遗址十11条水坝”的草茎检测、树轮校正数据等考古资料,仍然无法确定题目中的“起始判定年”如何修改,于是求教了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之后,又专门向考古学者详细地讨教了碳一14的起算年、树轮校正的意义、半衰期的惯用数值等学术问题,共同讨论并确定了题目的表述方式,使之更符合考古学的实际操作……
以上材料,对于我们有何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教材编辑人员为了让题目表述科学严谨,先后做了大量工作,查阅资料、求教相关工作人员和专家,最好才确定了题目的表述方式。教材编辑人员的表现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是对待知识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良渚古城遗址”只是起到导入相关数学问题的作用,而“起始判定年”更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但是为了能够准确表述,符合考古学的实际操作,编辑人员为了这个小小知识“大费周章”,这背后是对知识的敬畏,体现的是面对科学的严谨和求真态度。
其次,着眼于他们的身份,我们又可看出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基础,教材的质量关乎我们整个教育系统,关乎人才培养的大局。编辑人员就连一个小小的问题都如此严谨,背后正体现了他们的严谨负责的精神品质。
对于这则材料,还可以有其他解读,考生只要能从编辑人员的做法中得到正向的启发即可。
题目要求我们谈启示意义,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挖掘事件背后的精神品质,还应该从中得到启迪,着眼于青年身份,思考我们应当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有何意义。写作时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提炼精神品质,还可以发散思维,将这种精神品质扩大化,思考还有哪些领域、哪些人身上也具备这样的品质,青年锤炼这样的品质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有哪些意义等。
参考立意:
1.治学当严谨,做事务求实。
2.职责所在,精益求精。
3.严谨敬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