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模范辈出的激情岁月,标志偶像:雷锋、焦裕禄、革命先烈……
——20世纪60年代
从单一走向多元,标志偶像:陈景润、中国女排、朦胧诗人、港台明星……
——20世纪80年代
互联网飞速发展,谁都有可能被万人欣赏,做做偶像梦?为什么不呢?
——21世纪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则材料共同指向“偶像”,意在启发学生思考不同时代不同的偶像标准,进面思考偶像崇拜与自我定位,思考青年一代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材料一看,60 年代的偶像标准是道德模范;从材料二看,80年代偶像标准走向多元化,有道德偶像、科学偶像、体育偶像、文学偶像、娱乐偶像;从材料三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代,偶像不再是明显区别大众的标高,信息的快速流通、个性的崇拜和张扬,使得偶像泛化,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偶像,这是当下社会个体意识得到强化的文化体现。考生对材料三的立场更可以见出考生的思维水平立意格局,不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能辩证地看待“做做偶像梦”,是理性看待问题的深刻体现。考生既可以从纵向阐述时代变迁和偶像标准变化的关系,也可以横向讨论偶像标准的问题;既可以闸述不同类别的偶像标准的合理性,也可以反思偶像标准值得讨论的地方;既可以张扬偶像的价值标准,也可以辩证讨论偶像崇拜与自我确认的平衡。考生要综合把握材料,不能只选取一则材料局部立意,要思考三则材科间的有机联系,联系自我、社会、国家进行多维度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