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

2018-12-09 21:18超越网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长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或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的限制性。记叙文必须围绕“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展开,“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是内容方面的一个大限制。议论文必须围绕“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个指令有开放有限制,就限制性说,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必须体现“联想和想象”。

3.文体的限制性。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明确文体,不可文体不分。

开放性
1.联想和想象是开放的。“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在描绘丰收景象和“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 的场景时,地域、民风、民俗、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均可合理想象和联想。

2.议论角度是开放的。论述农民丰收节的意义和如何过好农民丰收节,根据自己对农民丰收节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文体是开放性的。“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文体为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文体为议论文。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只要内容充实、文笔流畅,都可以写出考场佳作。
解题
本题目为时事信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为新闻事件,要求考生就农民丰收节这一事件进行写作。从立德树人的层面,考查考生等社会参与意识;从思维的层面,考查考生的思辨力,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深刻认识。考生可以写记叙文描绘家乡的农民丰收节,也可以论述农民丰收节的意义及如何过好农民丰收节。此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立意
一、适合记叙文的
1.秋风送爽果飘香。
2.庆丰收,晒丰收,盼丰收。
注:记叙文应主要突出联想和想象,从民风民俗中,描绘丰收节场景。

二、适合议论文的
从国家层面:
1.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
2.硕硕丰收果,殷殷华夏情。
从农民层面:
1.农民的节日,国家的关怀。
2.稻花香里说丰年。
从社会层面:
1.庆丰收,话富强。
2.庆丰收喜悦,传中华基业。
注:议论文应主要从不同角度来谈丰收节的意义,怎样过好丰收节,丰收节对农民的关怀及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范文展示一  
家乡丰收节,书记脱贫任
咚锵咚锵咚咚锵,敲锣打鼓的声音响起,这是家乡的第一个“农民丰收节”。
村委大院里几个穿红着绿的大娘,手拿彩扇,随着锣鼓,欢快起舞,个个笑靥如花。这便是农村最朴实的丰收节,也是第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玉米田里,驻村第一书记伸手剥开一只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望着田里沉甸甸的玉米棒,他心里美滋滋的。穿过翠绿的黄瓜地,望着红绿相间的辣椒,紫黑的茄子压低了身子,长长的豆角挂满架子……这便是农村最美的风景,也是他驻村以来,看到的最好风光。这是他在这个贫困乡村的第三年,记得刚来时,田里的玉米苗都耷拉着脑袋,半死不活……如今……这样想着,书记不觉笑容满面,脚底生风。
街道两旁,家家的房顶上堆着小山一样的玉米,在阳光下发着金灿灿的光,有的家门口还放着小汽车。从田间巡视回来第一书记快步走向村部。

看到第一书记来了,阿隆拿着刚刚采摘的梨,请书记品尝。没错,正是第一书记的一手帮扶,才让今年的梨有了好销路。按照传统的方式,自己家的梨恐怕要卖到过年,贮藏不当还会坏掉不少。今年书记从县里请来电商技术人员,帮助阿隆打造了电商销售模式,销路再也不是问题了,自己也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这不,阿隆正搬着一筐梨让乡亲们润润嗓子……

再走近,就是花花绿绿的人流,沸声震天的喧闹嬉戏之声漫延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孩子穿着鲜艳的黄色道具服,手拿两片绿叶,扮做玉米宝宝,呆萌可爱;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娘敲着腰鼓,瞬间好像年轻了十来岁;几个年轻小伙正生龙活虎地舞狮子……书记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用他已经不再细嫩的手,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振兴家乡的事业。

驻村生活即将结束,看着各位乡亲的笑脸,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来了,书记满怀深情地注视着大家,“这两年,为了脱贫,我们一起吃了不少苦。为了不再靠天吃饭,我们四方募资打了一口又一口深井;为了乡亲的瓜果不滞销,我们建立了电商平台,举办采摘节;为了村里的老人不孤独,我们筹建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今天,是我们庆祝丰收的日子,也是我们铭记自己奋斗历程的日子,更是牢记党和国家不忘关注我们农民的日子。”

农民丰收节,是一个乡村从贫困到振兴的见证,也是一个驻村书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请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致敬!
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的升格作文。该生构思新巧,文笔流畅,细腻而真实地再现了农民丰收节的场景,写得特别接地气,避免了泛泛而谈;特别是将农民丰收节和扶贫结合起来,又非常切合国家时政方针,紧扣时代脉搏。因此,本文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作文题目。
    试题凸显时代主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试题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试题激发写作热情。考生可以记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情景,描绘自己期待的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图景,有效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考生可以对中国农民丰收节进行多维度的思考,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在思考过程中,可以提出质疑。
    试题设置了有新意、清晰的写作指令。一方面使开口无限的作文材料在此得以收束,从而为防止套作宿构,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提供有力的抓手;另一方面也是考生更好立意谋篇的唯一出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