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有一个情节,香菱向黛玉拜师学诗,黛玉开导香菱“若是果有了奇匀,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让香菱明白“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的道理,接着黛玉还进一步指出“不以词害意”即“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安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黛玉的一番点拨可谓给香菱打开了学习诗词的大力,
以上材料中,黛玉提出作诗“立意为要、修饰次之、规矩最末”的观点,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启示作用,请你结合新时代青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人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属于作文材料,选取《红楼梦》第48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向林黛玉拜师学诗的情节。通过两人对话交流黛玉不仅为香菱解答了读诗中遇到的困惑,而且也提出学习诗词的方法和观点,即诗词创作应该“立意为要、修饰次之、规矩最末”。
第二部分是写作的情境要求。该部分是对材料观点的评价和阐发,黛玉的观点拓展到生活中是什么,需要考生去体悟比较。拟题人要求考生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在生活和学习过程更孩如何看待这三者之间的轻重关系,这就限制了考生的写作情境和写修身份,强化了青年立场和时代特征也明确了考生思考的领域需要从文学创作领域,拓展到生活领域。应该明确,所选情节材料只是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和确定立意的由头与载体。导语“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启示作用”,引导考生写作思路不要囿于材料的范围。“结合新时代青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提示则是要求学生写出青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的独特见解,不要空乏议论,要有真实的、个性化的见解,无论议论,还是叙事,都应该是有“我”之文。
第三部分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其中,“选准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提醒考生不需要面面俱到,可选取某一方面的启示构思作文。“确定立意”强调文章的立场清楚,观点明确。要求部分要注意“明确文体”,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切不可写成“四不像”的作文。根据“感悟与思考”的提示,本文比较适合的文体是议论文。
该作文题考查了学生思辨性,本身就具有三元思辨关系,所以此题论证角度应该是丰富的。考生既可以赞同这个观点,也可以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建构。但是,写作时应该立足三位一体,不能拆开,可以有所偏重。如果有的考生只论述其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不高于42分,如果只论述其中一个部分,应该视为偏题,得分不高于35分。本题的亮点和难点聚焦在对“立意”“修饰”“规矩”三者内涵的理解上。
如果把这个观点拓展到文学创作领域,这三者的关系还是比较清晰的,考生不难比较。以文艺评论写作领域为例:好的文艺评论,要有高远的立意,或者叫做立魂。读一篇文艺评论, 先看立意,作品格调的高下立判。立意高,作品格调就高;立意低,作品就庸俗甚至卑下。立意的高下之分,对应着作者人格的高下之分,文如其人。文艺评论要有责任和担当。既不媚俗,也不媚雅,追求真向善的思想境界、健康真诚的作风。《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指出:“文艺评论存在‘缺席’、‘缺位’现象,对优秀作品推介不够,对不良现象批评乏力,文艺评论辨善恶、鉴美五、促繁荣的作用有待强化。”
再拓展到学术研究领域,可以指“独立的精神、创新的做法、严谨的程序”。陈寅恪1953年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说:“我认为研究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但是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独立的精神”就一定比“创新的想法”和“严谨的程序”更有价值吗?此时考生就可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辨。
再拓展到不同的生活领域,这个观点的内涵就要发生改变,对它的理解是多元化的,“立意” 可以理解为“真性情”,“修饰” 可以理解为“美化”,“规矩” 可以理解为“规则”等,言之成理即可。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三者之间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要想区分它们之间的先后关系需要放在不同的情境中,所以这个题目需要考生结合青年立场和时代背景去分析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