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材料二:
2017年8月2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体育强国根本的标志不仅在于竞技能力,还在于体育风貌,鲁迅先生提倡的“不耻落后”,那些在体育场上跑到最后,但仍然坚持跑下去,这种人让人肃然起敬。我感到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就要这种精神,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战胜自己。
请以“我看脊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是:请以“我看脊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两则材料叙议结合,每个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写作的重点,如“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感到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就要这种精神,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战胜自己。”
这道作文题,要求以“我看脊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很显然,正标题需要“自拟”。正标题的拟定与审题立意密切相关。“脊梁”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而材料中涉及的“脊梁”,用鲁迅的话来理解,“中国的脊梁”,就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等等;按照习近平的话来理解,“民族的脊梁”,就是“不耻落后”“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战胜自己”的人等等。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去叙写某一位“脊梁”的感人事迹进而讴赞之;如果写议论文,就要去论证何谓“脊梁”,中华民族为何需要“脊梁”,“脊梁”的价值所在,怎样做一个“中国的脊梁”或“民族的脊梁”,倡导人们去做民族的脊梁”或“中国的脊梁”等等。
根据以上对材料的理解和对作文要求的把握,可以有如下参考立意:(1)“埋头苦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2)“拼命硬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3)“为民请命”的人是中国的脊梁;(4)“舍身求法”的人是中国的脊梁;(5)“不耻落后”的人是民族的脊梁;(6)“奋力拼搏”的人是民族的脊梁;(7)“攻坚克难”的人是民族的脊梁;(8)“战胜自己”的人是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