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那么,你对“三乐”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

2018-12-01 16:20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是有关“乐”的三种表达。
如果把“三乐”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比如,有人把三者排序为“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认为自得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才能知道知足的标准,知足后才有可能去助人。
那么,你对“三乐”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三乐排序,从数学的排列组合来看,有6中排法,不同的排列并无优劣之分,但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认识价值观。
1、要做出自己的排列,必须先对三乐有自己的诠释理解。比如:
“助人为乐”,即以帮助他人为快乐,愿众皆幸福,然后自己快乐。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体现的是付出和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人生价值。
“知足常乐”,即以珍惜拥有为前提,以拥有的为满足,从而获得快乐,是人生的平常心,是一种自在自由的快乐,体现的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与人比,易满足。显真我风采。
“自得之乐”,则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可,体现的是一种自信的人生态度。对未来满怀憧憬,是奋斗者的得意。
这解释,既要遵循本来的意思,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以此为前提,可以深挖宽拓。
2、三者排序,需要弄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紧密结合人生观。
排序是任务指令,规定动作,必须完成。然后阐释清楚这样排序的原因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能结合人生的三层境界给人以人生的启发为最佳。

范文
乐活人生
——人生三乐与三境
周窈
“三乐”的不同排序,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关系与意义。在我看来,知足常乐为基,助人为乐为要,方得自得其乐之境界。
大师王国维曾论“人生三境界”。而“知足常乐”正与其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符。
在人生旅途,我们会有苦苦求索之孤独,而知足常乐正是我们行走人生旅途的基点。因为面对充满坎坷与艰辛的现实,我们唯一触手可及的只有当下的已知。“知足”是珍惜拥有,是回首过去、立定脚跟的踏实感。现在的拥有是未来的勇气。如果一味前行,是否会导致“我们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如若有人陷于“苏格拉底之困境”,即一种欲望满足后又产生新的欲望,那只会使人沦为欲望的奴隶。唯有知足常乐,珍惜当下的获得感,不忘初心,才能永葆快乐。
但若只囿于个人世界的获得,人生则只能在第一层境界止步,无法步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层境界。这时,若以“助人为乐”为行事圭臬,也许会生出许多意外的惊喜。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身体力行,帮助他人,才会扩大自我的幸福感,才会有从“小我”中抽身看见“大我”的可能。在我看来,助人并无门槛,只要心存善良,悲悯待人,就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能真正懂得获得的意义。
如果你懂得知足和助人,何患无乐可得?你自然会抵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自得其乐”最高境界。
自得其乐,是成全自我的洒脱与释放。这是一种“西西弗”式的快乐。也许在“疲于奔命”之后,会有人嘲笑你的挣扎姿态的不美,会有人劝你山顶风景不佳。但只有自己亲身体验着、经历过,才能坦然自得。正如加缪所说:“人们只看到西西弗身上的岩石,却不知西西弗最大的快乐就是否认诸神并搬掉石头。因此,相较于“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应该是罪另辟蹊径的一种人生之乐,因为,人生之乐,与他人无关,只是你本人内心深处的感受,自得其乐,方能乐享人生。
对“三乐”的排序,是对“乐”的追寻。但并非要漠视“忧”的存:知足常乐,是不为忧所压制;助人为乐,是要排遣忧的苦恼;自得其乐,是对苦和忧的超越。乐于忧相辅相成,在二者之中,追求人生之乐,让全部的人日臻完善。
知足常乐,立足当下而面向未来;助人为乐,在艰难的行走中保留手中的余香;自得其乐,最终乐活人生。
生如苦旅,一苇以航,乐活人生,由此远扬!

快乐三重,人生三境
唐寓棋
我们走在成长,从孩提时习得助人为乐,到长大后面对得失时晓悟知足常乐,到人生黄昏时参悟万象到达自得其乐的境界。
快乐有三重,人生有三境。这是人生成长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升华、由外而内、以达到内生和谐的精神修炼历程。
当我们还小时,当学会的是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倡助人为乐。
作为社会意义的人,当懂得个体只能在整体中存在。年龄尚小时不懂或依稀感知,那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投入实践,通过帮助他人来使他人乐,也使自己乐。于是,我们学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学得“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学得“将心比心,解人危难”的善良。像孔融般让梨推枣,如王安石般施粥赠饭,我们就会很快乐。
虽然未必真懂为何快乐,但助人可以生乐已根植于心,这初步建立了我们与世界的正确关系。
当我们长大后,学习、生活与工作,都使我们面临更复杂的情况。得失成败,处处相随。于此,我们倡知足常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子于千年前即发出此叹!世事岂能尽如人意?既然风雨难料、祸福难期,何不保持一颗平常心,常持一颗知足之心呢?“处涸辙以犹欢,酌贪泉而觉爽”。豪华福贵或贫贱卑微难道真能主宰人生的幸福大局?不能!知足常乐!去留无意,静观庭前花开花谢;宠辱不惊,漫看天际云卷云舒。知足之故也!
知足常乐!学会知足,完善了我们与外部社会的关系,而初步形成了精神上的动力。
年华逝去,我们终将走向老年。很多人将老年与衰颓伤感相联系,一见白发便替他人生愁。而我以为那时才是我们快乐的最高境界——自得其乐。这是自我与自我关系的升华与高度和谐,亦是人生智慧在返璞归真后的凝结。
自得其乐,因为快乐并非来自或依赖外部的施与,主要是来自于内在的丰盈。观山看水,知其广博与浩大,其展示与人生智慧的联系不让人快乐吗?施一善而不留名求赞,因为善在自己心中已然得到了足够的赏赐——快乐。以童真之眼看人,以宽容之心待人,视其长,容其短,护其伤,助其行。虽着意却似漫不经心,不求 外在的感动于回馈,而更多是为了内在的和谐——也是最深的最持久的快乐!
自得其乐,使人生升华到朴实无华、厚重而无形的阶段,是真正的陈述语魅力!
快乐三重,人生三境。三乐都不可少,那就潜心逐个追求吧!蓦然回首,或许三乐已融进了生命的历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