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少于800字。
材料译文
猫头鹰遇到斑鸠。鸠问它:“你将要到哪里去?”
猫头鹰回答说:“我将要向东搬家。”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回答说:“(因为)乡里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搬家。”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你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即使你搬到东边去,你的叫声仍然会被人讨厌。”
审题立意:
一、构思方向:
全面理解材料,不脱离原材料含意,显然材料中枭和鸠都是正面形象。作为枭的迁徙,是因为乡人皆恶其鸣,首先枭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有不足的,而且试图改变这种不足;因乡人皆恶而迁徙,也能看到枭考虑到的并不是任意的放纵自己,而是不能成为众矢之的,要赢得社会的认同并试图改变自我向善的形象。然而枭通过迁徙,以改变环境的方式实现自我的改变来完善自己或完美自己,通过智者鸠的建议,我们知道那是不恰当的。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明确了作文的构思方向。
二、立意角度:
(一)从正面立意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据传统认识,猫头鹰的叫声难听,是它不受欢迎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它的缺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搬迁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参考立意: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3.治标不如治本。
(二)从斑鸠的角度来说,它发现了猫头鹰的缺点后能及时指出,并指明改进的方法,堪称猫头鹰的良师益友。
参考立意:
1.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三)逆向思维,创新立意。
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
类比联想: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有一个能适应孩子的环境吗?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让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而一味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应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
由此可以确定立意:
1.换个环境又何妨?2.自己个性不可丢。3.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4.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总结:无论从枭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斑鸠的角度来说,都涉及到自己与环境两方面,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照顾到两方面,以一方面为主可以,但不要只提及一方面,而不涉及另一方面。
筛选比较
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3.治标不如治本。4.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5.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6.换个环境又何妨?
7.自己个性不可丢。8.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9.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