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旅游行业的发展很难完全避免-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地区冲突、恐怖活动等社会因素。此外,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巨大,旅游业在每年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旺季和淡季,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旅游业的稳定发展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旅游市场诚信缺失,地区和行业壁垒依然存在;旅游监管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等等。
材料二:
目前,文化和旅游部方面表示将大力推进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重点打造以长城、大运河、长征为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以乡村民宿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动红色旅游,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有序引导和推动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等度假休闲旅游项目建设;组织开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质量等级评定和管理、旅游休闲城市认定等工作。这将为我国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摘编自《2018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状况:我国试点打造国家文化公园》)
材料三:
一份新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国家。届时,中国不仅将比其他国家接待更多境外来客,还将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出境游人次最多的国家。
咨询师瓦乌特•吉尔茨表示,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支柱之一。他的研究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入境游市场,其中,许多游客来自其他亚洲国家。
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正前往中国旅游,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周边的亚洲邻国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增加。随着亚洲游客获得中国签证的难度的降低,他们也更乐于赴中国旅游。然而,对某些国家的游客来说,签证办理仍然不易,且费用过高。
(摘编自《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吸引游客最多的国家》,英国《卫报》2019年3月21日)
材料四:
新年伊始,上海先后迎来了“环球奧德赛”号、“玛丽女王2号”等满载外国游客的邮轮,这些入境游客除了参观外滩、豫园、朱家角等经典景点外,还欣赏了舞龙舞狮、剪纸、草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还有一些外国游客到访上海市民家中,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感受最原汁原味的上海特色。
近年,苏州、成都等旅游热点城市纷纷创新海外营销模式,提升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入境游人数持续增长。成都旅游局与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围绕熊猫、美食等主题举办短视频挑战赛等特色活动,实施精准营销策略。苏州实施高频度、本土化、专业化的营销策略,利用知名的国际社交平台,将苏州独特的文化魅力直接展现给海外受众,实现了线上、线下加体验的合力推广。
(摘编自《入境游稳步增长 谋创新提升品牌 中国何以打动海外游客》,《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3月2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文化公园建设、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等众多优质旅游文化项目将迎来良好的发展。
B.2008-2017年的10年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以上,且各年度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速均高于我国GDP的增速。
C.经过长达40年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步成为国家经济领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国也成了世界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D.据英媒报道,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繁荣,中国入境游人数预计在2030年达到历史新高,中国将超越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出境游人次最多的国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一的图表可知,2007-2017年的11年间,我国旅游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二者之间基本呈正比例关系。
B.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经历了起步、成长、拓展和综合发展四个阶段,逐步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C.中国之所以在未来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游市场,主要在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提高,出国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D.当前,一些城市如上海、苏州、成都等都结合自身特色,大力推动入境游产业发展,既打造了当地的旅游品牌,又扩大了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6.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的旅游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4.B
5.C
6.政府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相关制度,让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稳固,使旅游产业的巨大经济、文化等作用得到更大发挥。针对旅游行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受气候变化制约等问题,应结合我国的实情,做好旅游资源分配等的及时调整,实现各地旅游产业的常态化发展。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国内旅游市场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督、服务体系。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如简化签证办理的环节,降低办理签证的费用,等等。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时代之需,积极创新旅游形式,建立富有地区特色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