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中国现实题材女性小说重要的母题之一。21世纪以来,传统纸媒现实题材女性小说中的成长母题,在公众的视线中不太受到青睐。但是,随着网络文学的繁荣,成长母题受到众多网络女作家和读者的喜爱,成为网络女性小说中颇为常见的一个创作母题。它延续了传统纸媒现实题材女性小说的部分创作特色,并借鉴传统通俗文艺的一些创作理念和技巧,同时又结合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文艺形态的新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模式与叙事策略。
不少的网络文学作品创作心态以群体化为主,尽量淡化个人色彩。传统纸媒现实题材女性小说在涉及成长母题时,作者所追求的大多是个人化的创作,其作品往往是在共性中凸显个性,所传递出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生命体验、言说方式等,几乎都烙上鲜明的个人印记。但是,在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创作中,则与之迥然不同。群体化的创作心态是最为普遍的,强调的是时代共性、群体记忆与感受书写,个人色彩被不同程度地淡化甚至隐匿了。在成长模式设定和女主人公形象塑造上,虽然大多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但同时又偏重于在女性日常生活的叙述中,描写普通人的不普通历程、平凡者的不平凡之处。如此处理成长母题,可以减少抗拒性阅读、吸引更多读者,且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感,同时也可以规避作者真实生活经验欠缺的短板。这在以女性成长经历为脉络,着重反映时代风貌、折射历史变迁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南山村致富日常》讲述了大学生杜善薇放弃城市生活,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的故事。杜善薇的个性和现实的复杂性很少被提及,故事主要关注的是在新时代感召下奋发有为的女性所具有的共性,还有当下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变的、具有普泛性的一些鲜活图景。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注重建构符合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女性成长之路。成长母题在传统纸媒现实题材女性小说中,创作对象常常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有去道德化语境中欲望的坦露,以及超越法律和道德去探讨人性的复杂与扭曲,从而也引发此类文学作品使命感缺失的讨论。对于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来说,阅读对象才是最重要的,故而都会让女性的成长之路符合法律与道德规范。
在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中,成长母题上述模式与策略的书写特点,使其能够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故事内容和表达方式,向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的庞大读者群体,宣扬正面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观念,是其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种表现。但是,这也容易导致故事的套路化和人物的扁平化,所反映的生活和时代流于表面化、碎片化,陷入一种模式化的创作困境,只是换个地域、换个人名、换个桥段的简单重复,缺乏更深层次的体悟和思考,难以出现真正触及灵魂的经典之作。针对这些缺陷和不足,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不断推进成长母题创作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入,是今后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创作应该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摘编自王萌《网络小说激活女性成长类型书写》)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网络文学繁荣之前,成长母题类小说并不多见,也不受女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B. 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创作中不再凸显个性,个人色彩被不同程度地淡化甚至隐匿了。
C. 传统纸媒女性小说中,超越法律和道德去探讨人性的复杂与扭曲,因而缺少使命感。
D. 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已陷入模式化的创作困境,不会出现真正触及灵魂的经典之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的优缺点,肯定了其优点,重点批评了其不足。
C.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充分,有力支撑了文章论点。
D. 文章二、三段是对第一段中网络女性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与叙事策略”的具体阐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女性小说既有传统小说的一些特色和传统通俗文艺的创作理念、技巧,又有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文艺形态的新特点。
B. 描写普通人的不普通历程、平凡者的不平凡之处,才能减少抗拒性阅读、吸引更多读者,规避作者真实生活经验欠缺的短板。
C. 网络文学作品注重建构符合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女性成长之路,是向读者宣扬正面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观念的社会责任感。
D. 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更多营养,不断推进成长母题创作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入,才能使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创作更完美。
【答案】1. B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在网络文学繁荣之前,成长母题类小说并不多见,也不受女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中“成长母题类小说并不多见”的说法无中生有,“也不受女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说法曲解文意,原文为“在公众的视线中不太受到青睐”。
C项,“传统纸媒女性小说中,超越法律和道德去探讨人性的复杂与扭曲,因而缺少使命感”中“因而缺少使命感”混淆信息,原文说的是“引发……使命感缺失的讨论”,并没有说它缺少使命感。
D项,“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已陷入模式化的创作困境,不会出现真正触及灵魂的经典之作”中“不会出现真正触及灵魂的经典之作”分析错误,原文是“难以出现真正触及灵魂的经典之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论证兼顾现实题材网络女性小说的优缺点,肯定了其优点,重点批评了其不足”中“重点批评了其不足”曲解文意,文章只是客观地指出了其不足,原文说“但是,这也容易导致故事的套路化和人物的扁平化,所反映的生活和时代流于表面化、碎片化,陷入一种模式化的创作困境,只是换个地域、换个人名、换个桥段的简单重复,缺乏更深层次的体悟和思考,难以出现真正触及灵魂的经典之作”,并且这也不是文章的重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B项,“描写普通人的不普通历程、平凡者的不平凡之处,才能减少抗拒性阅读、吸引更多读者,规避作者真实生活经验欠缺的短板”中“才能减少抗拒性阅读、吸引更多读者,规避作者真实生活经验欠缺的短板”说法绝对,原文中说“描写普通人的不普通历程、平凡者的不平凡之处……可以减少抗拒性阅读、吸引更多读者,且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感,同时也可以规避作者真实生活经验欠缺的短板”,表述的并不是必要条件关系。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