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9年10月7日起,诺贝尔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陆续公布,万众期待的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用以表彰获奖者“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以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诺 贝尔化学奖则授予了 John B. Goodenough, 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研究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锂电池拓宽了晶体管的应用 范围。如果没有锂电池,就不会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位科学家对锂电池 发明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才创造出今天生活的便利。
10月14日,阿比吉特•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及迈克尔•克雷默摘得2019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诺贝尔奖官方表示,这种 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三位获奖者基于新的自然实验方法,进行的大量微 观实证研究,改变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如今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中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 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各项诺奖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 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2019年10月16日《财经》)
材料二:
2018泰晤士世界 大学排名TOP200 | 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 学术背景 | |||
排名 | 学校中文名 | 国家/地区 | 总分 | 奖项分布 |
2 | 剑桥大学 | 英国 | 94.8 | 诺贝尔化学奖 |
3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94.7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5 | 加州理工大学 | 美国 | 94.1 | 诺贝尔化学奖 |
6 | 哈佛大学 | 美国 | 93.6 | 诺贝尔化学奖 |
8 | 耶鲁大学 | 美国 | 91.3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10 | 芝加哥大学 | 美国 | 90.2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15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美国 | 87.7 | 诺贝尔化学奖 |
19 | 康奈尔大学 | 美国 | 85.1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27 | 纽约大学 | 美国 | 81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65 | 京都大学 | 日本 | 67.3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77 | 麦克马斯特大学 | 加拿大 | 64.4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 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 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 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 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一一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 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 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次诺奖把褒奖侧重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 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 是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一一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锂电池,革新了 我们的生活,奠定了无线、无化石燃料社会的基础。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 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9年10月改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四: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在1901年至2019年的诺 贝尔奖颁发历史中,日本是欧美之外获奖最多的国家,达28人。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的吉野彰,一生都在从事锂电池的研究开 发,令人很容易看到其作为一名日本人身上所具备“一生只做一事”的民族性。另据《日本 经济新闻》报道,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大学竞争 性科研环境和青年科研群体给了他很大助力。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 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早早就获得国际学 界高度认可。
让我们再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 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 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 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 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 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
高一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 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9年10月改编自《中国青年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概括了 2019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各项奖项都“为人类带来最大 利益”起了推动作用。
B. 材料二介绍了 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推断,2019诺贝尔奖获得者在 科学研究上突出的贡献,也离不开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
C. 材料三指出,诺奖发现问题在本世纪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并且宗师们圈定了现 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D. 四则材料介绍侧重点不一样,在处理材料时有详有略,具体介绍了 2019年诺贝尔化学 奖、经济学奖的研究对象和日本屡获诺奖原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人类面临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流行疫病尚未解决,与发现问 题者相比,用技术突破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B. 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 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 日本科研不浮躁的氛围、名古屋大学的支持、个人的努力都是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因素。
D. 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 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6. 迄2019年,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哪 些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作答。(6分)
答
4.B(B项逻辑混乱,由2018年的获奖者背景推出2019年过于绝对。)
5.A(A项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流行疫病”属于“老问题”,原文“更为迫切”不等同于“最为重要”。)
6.答案:①国家重视: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②企业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③大学促研: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重视科研成果。
④科研人才:严谨踏实专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任答3点,每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