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身却面临诸多困难。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介绍,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及附着在其上的福利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的影响,以及自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进入城市 的流动人口依然无法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呈现出一种“半城镇化”状态——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同时,流动人口在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 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路径是要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王培安表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减少社会融合的制度障碍,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此外,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逐渐消除附加在城乡户口上的公共服务差别,减少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要坚持资源分类、有序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制订具体办法,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以及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的配套政策,加快完善公平稳定的公共服务,满足流动人口的需求,提高社会融合能力。
(摘编自“光明网”2018年12月5日《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 44亿人》)
材料二 :
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报告》称,2010-2015年的流动人口 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约2%,与2010年之前的年均增长约12%相比,降幅较大。翟振武教授认为,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跟经济增速放缓以及1980年后出生人口减少有关。在改革 开放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口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工资就业岗位向更高工资就业岗位转移,在微观上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在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从产业配置的角度来看,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利于释放人口红利。翟振武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可以持续。因为中国仍有近30%的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就业,而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就业占比平均仅有2 %左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业的潜力仍然巨大,可达2亿人以 上。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创造产值比例约为1 : 5 : 4。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 : 1 : 1. 6, 从业人员结构比1978年有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摘编自《专家称人口红利尚有2亿空间》,“新浪网”2018年12月22日)
材料三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逐步多元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生产经营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也逐步失去了 “往日的优势”。在有力气、不怕苦等仍然是用工单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的情况下,对专业技术、技能、文 化素质等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缺乏技能和技术且没有培养空间的人,大多失去了工作岗 位,导致一部分原本也属于流动人口的人,已经逐步退出了流动人口行列。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加大,传统、低端制造已经很难再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其接纳就业的能力也将逐步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等。很显然,这些产业对劳动者 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会很高,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城市综合能力不强的城市居民,都将很难 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相反,那些具有较高素质的年轻大学生们,就业的空间则会越来越大、渠 道越来越宽。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开始从相对低端的结构转向了相对高端的结构,数量开始减 少,流动的效率则在提高。这无疑是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结果。所以,流动人口减少,从总体上讲是一件好事,也代表一种方向,那就是对劳动者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否转移,如何转移,还是要看劳动者个人的素质。
(摘编自“央广网”2018年11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受到户籍制度等影响与自身人力资本等因素制约,流动人口面临诸多困难。
B.经济增速放缓,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减少,是我国近几年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但根本上还是产业结构优化造成的。
C.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人城市意义重大,它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微观上也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
D.流动人口减少并非坏事。流动人口减少的同时,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我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人城市的流动人口应享受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这就需要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及户籍制度的限制。
B.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还需要在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公平稳定的公共服务。
C.从我国当下第一产业人口占比来看,我国的人口红利还可持续,这就需要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流动,改善从业人员结构。
D.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一批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6.我国流动人口的前景如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4.B B 项,“经济增速放缓,1980 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减少,是我国近几年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错误,材料二,“翟振武教授认为,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跟经济增速放缓以及 1980年后出生人口减少有关”,而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 B。
5.A A 项,“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应享受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这就需要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及户籍制度的限制”错误,材料一“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路径是要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逐渐消除附加在城乡户口上的公共服务差别,减少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 故选 A。
6.①进一步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减少社会融合的制度障碍;②劳动力将进-步向非农行业转移(或: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③流动人口的结构,将从相对低端的结构转向相对高端的结构;④对流动人口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