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从天时到日用之时
对于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农事、祭祀、养生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美食、活动,还蕴含着一整套根深蒂固的时间认知与哲学观念。当然,那也是一套历来与空间统治所结合的时间统治秩序。
古人最早的时间观念,与日、月两大自然标识的启示有关。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对人类生活节奏有明显影响。人类最早通过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将一年分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个节点,也就是《尚书·尧典》中记载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据此推算其他节气点,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对应于二十四节气。汉代《淮南子》中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在西汉以后一直传承到现在。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有关。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一套思维方式,比如,阴阳五行的观念,主要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比如,古人会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关键期,阴气处于最高点,但阳气开始发生。中国人从来没有固定的看法,习惯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最寒冷的时期,看到阳气发生所带来的温暖的气息,在近似绝望的环境中营造希望的心境。
中国人有个观念叫顺气,阳气发生的时候,我们要顺气。冬至,阴气高涨,阳气发生,顺的是阳气;夏至阳气高涨,阴气发生,顺的则是阴气。阳气发生的时候,人应该静穆,现在所讲的过年团圆,其实就是过去冬至关门团圆风俗的遗存,不过少有人知。同时,这时人应该顺气,帮助阳气生长。怎么帮?有一套习俗,北方吃馄饨,南方吃冬至团。包裹形状的馄饨和团,是阴阳观念的化身,皮如果是阴性物质,里面包裹的则是阳性物质。夏至则恰恰相反,夏至粽,粽叶属阳性;以前记载的江南习俗中,里面包的东西是乌龟肉和鸭肉,属于阴性,现在端午节吃鸭蛋,鸭蛋也是阴性食物。
时间制度,其实是一套很重要的国家管理制度。利用节气制度,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然后再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王通过一套祭祀仪式,把时间从天神那里接过来,再颁给诸侯,逐级颁布,把自然时间变成政令时间,再把政令时间变成等级时间,最后变成大家遵循的统一时间。
因此,二十四节气虽然诞生于黄河流域,但南北都会根据自然时间进行调整,节气时间虽然不能改变,但人们的治理活动会提前或挪后。比如北方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那武汉一代的楚地,会说“四九加五九,耕牛遍地走”。像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常年是夏季,没有四季之分,但他们发明二十四节令鼓,强调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文化认同的作用。
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代表一种文化归属。在每个节气点,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以及食物,带来一种共同的感受,凝聚大家的认同感。马来西亚为什么搞二十四节令鼓?因为他们意识到二十四节气作为华人族群的文化标志,所能带来的文化认同的精神价值。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8.下列对二十四节气作为日用之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讲究顺气,冬至吃包裹形状的馄饨和团,帮助阳气发生:夏至吃粽和鸭蛋,帮助阴气生长。
B.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通过祭祀仪式,再逐级颁布,最后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
C.二十四节气诞生于黄河流域,我国南方地区会根据自然时间将节气对应的治理活动进行调整。
D.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并用二十四节令鼓表达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日常生活,还蕴含着哲学观念,也是一套与空间统治结合的时间统治秩序。
B.人类最早通过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将一年分为四个节点,再按照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节气。
C.中国人很早就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从来没有被固定下来。
D.在每个节气点,华人族群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以及食物,体验文化归属感,凝聚文化认同感。
20.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请简要概括。(6分)
答:
18.D.(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属于无中生有,马来西亚没有四季之分。)
19.C.(这套思维方式是固定的,没有被固定的是中国人对世界和时间的理解,此题属于张冠李戴。)
20.①形成原因:来源于大自然标识的启示和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②存在方式:成为民间习俗和时间制度;③文化价值:华人族群共同认同节气,体现文化归属感。
【解答】
(18)D.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属于无中生有,马来西亚没有四季之分,原文只说“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常年是夏季,没有四季之分,但他们发明二十四节令鼓,强调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文化认同的作用”。故选D。
(19)C.这套思维方式是固定的,没有被固定的是中国人对世界和时间的理解,原文第三段为“中国人从来没有固定的看法,习惯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此题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
(20)①第二段“古人最早的时间观念,与日、月两大自然标识的启示有关”与第三段“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有关”,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原因,它来源于大自然标识的启示和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②第四段写二十四节气成为民间习俗,第五段“利用节气制度,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然后再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写二十四节气成为时间制度,这两段重点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存在方式:成为民间习俗和时间制度;③最后两段,写各地对二十四节气的认同,从文化价值方面说明华人族群共同认同节气,体现文化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