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光照亮“裂痕”
①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新事物诞生时难言完美,拥抱“裂痕”,变痛点为亮点,才能赢得成功和进步。
②所谓“裂痕”,常常体现为某种缺陷,但这样的缺陷不会是永远不变的。因发射时枪口
跳动幅度大、影响射击精度,驳壳枪问世后曾长期遇冷。然而,通过平放射击,枪口跳动对精度影响小了,连发时相当于小型冲锋枪,特别适合游击战。因录音技术不成熟、早期的唱片容量只有5分钟,开发有声读物项目一度遭到反对。然而,面对市场需求,密纹唱片实现技术突破,放音时间大幅延长。今天,智能手机已趋普及,有声读物产品日新月异。人们不断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踩着成功的阶梯步步上行。
③拥抱“裂痕”,意味着要敢闯敢试敢拼,不可万事俱备再付诸行动。“中国天眼”构想提出时,重重困难令人感觉“不可能完成”。但历时22年,难关逐个被攻破,“大国重器”终于落地。廖俊波在福建省政和县任县委书记时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靠改羊优化环境,在破解难题中走特色化路子,他带领大家把县域经济从省末位变成增长速度“省十佳”印证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俗话说,櫻桃好吃树难栽。事实证明,守成者没有前途,逢山开路才有希望。
④数学家陈省身曾给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因为次次考100分需要连细枝末节都反复训练,哪有精力思考和探索?由此看来既要努力学习,又要避免“满分损失”这也启示人们,无“裂痕”未必好。现实中,有的人面对成果评审,放弃“有缺陷的突破”,选择平庸的完美”;有的人罹患改革拖延症,不确保万无一失,就不敢先行先试。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并非否定多思,而是提醒人莫因患得患失走向思而不行。万物皆有裂痕”,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出现。纠结于完美主义、坐等万事俱备,只会错过探索发现的惊喜。
⑤创新可分为两类:一是“从0到1”,一是“从1到1个亿”。前者是原发性创新,属于垂直进步;后者是推陈出新式创新,属于水平进步。实现科技领跑,需要更多的“从0到1”而过程中充满“裂痕”,往往是“从0到1”的显著特征。宁要“有缺陷的突破”,不要“平庸的完美”,创新之光才会照亮一处处“裂痕”。进而言之,探索在前、总结在后,先行先试、以立促破,也是改革深水区的常态
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成功不等于成熟,完成不等于完美,“美
好”永无止境。新矛盾如同“裂痕”,既映照着缺憾、不足,更孕育着希望、机遇。一次次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一次次在新起点上超越自己,前行的道路自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刘根生)
10.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开篇亮明观点:万物皆有裂痕,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才能赢得成功和进步。
B.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守成者没有前途,希望我们都成为逢山开路者,敢闯敢干,不
C.文中以孔子否定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事例,在对比中论证纠结于完美只会错过探索发现的惊喜。
D.作者把创新分为两类,“从0到1”和“从1到1个亿”,这样的语言表述简洁凝炼,生动形象
11.结合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借用关联词来推进论证的。(4分)
12.下面两则材料可以证明文中观点,你准备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一段?并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一 1971年的一天,罗兰·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材料二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答:
10.C (2分)
11.①首先用表因果关系的“因为”一词,解释数学家说“不要考100分”的原因;②接着用表判断的“由此看来”一词引出“既要努力学习,又要避免满分损失”的结论;③再用表并列关系的“也”字,进一步推出“无裂痕未必好”的观点。(一点1分,答出3点得4分;共4分)
12.示例:
材料一:我打算把材料一放在第②段。布歇内尔的例子是说他因为有了不满意而进行创新,才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可以证明第②段的观点:缺陷常常会随思路改变的创新而产生改变。
材料二:我打算把材料二放在第③段。材料二的道理说的是要想创新之神光顾你就要有热情,有拼命的精神;可以证明本段的观点:拥抱“裂痕”,要有敢闯敢试敢拼的精神。
【分析】本文开篇通过叙写“冰裂纹”的发现过程,自然地引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我们要拥抱失败和缺陷,勇于创新,才能获得成功,然后列举马云、中国天眼、数学家陈省身曾给中科大少年班题词的例子论证了观点,最后引用名言强调了观点。
【解答】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正确。
C.有误;文中列举孔子否定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
故选:C。
(11)本体考查论证思路题,首先需要找到该句子中的关联词,有“因为”“由此看来”“也”等?关联词。“因为”属于因果关系,表明为什么不要考?100?分,给出原因以及解释;“由此看?来”表示判断,对原因的总结,即“既要努力学习,又要避免满分损失”;也表示并列,强调后边的内容“无裂痕未必好”。据此回答即可。
(12)本体考查论据作用题。首先需要明确问题:两个论据分别放在哪一段?论据放在哪一段更?适合?然后依据“判断+因为某段讲的是……观点,这句话讲的是……,与某段内容一致”的?形式进行答题。本文材料一举布歇内尔的例子,证明的是第②段的观点:缺陷常常会随思路改变的创新而产生改变。材料二则是说明要有热情,才能受到创造之神的光顾。因此可以证明第③段:拥抱“裂痕”,要有敢闯敢试敢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