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⑥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⑦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⑧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⑨“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⑩“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根据第19段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jī形 畸 。
(2)选文第2段中“物以稀为贵”具体表现在 不收学费 和 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写“我”在这的遭遇,有什么作用?
(3)根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
① 添改讲义 ② 纠正解剖图 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裹脚
(4)第(14)段“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5)第(8)段中经过了20年的“我”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 “我”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深刻 。
【分析】本题语段出自课文《藤野先生》,选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①~②),写往仙台途中所见,以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③~④),写“我”来到仙台医专初识藤野先生;第三层(⑤~?),写我与藤野先生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文章通过对与藤野先生相处几件小事的描述,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爱与帮助。
答案:
(1)畸
(2)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3)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
(4)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科学的认真严谨态度。
(5)“我”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深刻
【解答】(1)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jī形”写作“畸形”。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理解。文章第二段首先以具体的实例解说什么是“物以稀为贵”,接着指出“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后面就给出了受优待的具体内容,即“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作者写自己所受的优待,可以看出仙台学校职员对来自中国的自己的热情,但是他们虽然关心,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结合文章要表现的主要人物藤野先生来看,目的是以这些职员的作法来衬托藤野先生,表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心与帮助。
(3)本题考查文本事件的概括。根据第八至十二段,可简洁概括事件为:添改讲义;第十三至十六段,概括出事件:纠正解剖图。
(4)本题考查人物精神品质的概括。“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是作为医学研究者藤野生先生所说的话,它表述的是人体血管这一实物。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这当然是不可也不能随意变换的,可见藤野先生对学生的要求严格,以及治学的严谨。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文段中对当时自己感受的描写“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以及原因的表述“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我讲义的修改、添加的内容很仔细、很多,让我无比的羞愧与感动,自然印象深刻,所以记忆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