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阅读答案-陈望衡

2019-12-24 18:12超越网

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
一是“诗言志”。“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传统。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
典》。此后,诸多典籍如《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
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化”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
即民歌;二指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
“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正得失,动天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
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
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
然——自然而然。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
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1945 年,毛
泽东同志在重庆。诗人徐迟请毛泽东同志题字,并向毛泽东同志请教怎样做诗。毛泽东同志题写
了“诗言志”三字。这“志”即家国之志。
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
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
一个新概念——“兴寄”。“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与“寄”的统一即是
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之风,具体来说,是
六朝的绮靡之风。这股绮靡之风,有“兴”而无“寄”。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尖锐地指出:
“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明确表示:“常恐逶逦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陈子昂援引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理论,认为优秀的作品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
英朗练,有金石声”,既善,又美!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唐朝初年,励精图治的唐太宗提出
“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
道,君子耻之”。所谓“释实求华,以人从欲”,就是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
娱”。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过娱论”差不多每
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当今的
“过娱”,有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凡此种种,都是在腐蚀人心,败坏社会风气。
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鼓劲呐喊,为新时代新生活新事业写真创美。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诗言志”“兴寄论”这两个美学理论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此后《左传》《庄子》《毛诗序》等典籍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教化”说。
B.言志贵在至诚,只要做到至诚,言志与教化就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就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审美力。
C.陈子昂对初唐时期泛滥的六朝绮靡之风极为不满,他将重理重善的“兴”与重情重美的“寄”结合起来,创造了“兴寄论”。
D.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美学理论,这些美学理论以家国情怀为核心,“诗言志”与“兴寄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理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从整体逻辑上看呈现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B.文章第四段引用刘勰的文句,证明了“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这一观点。
C.文章论证手法灵活多样,既有丰富的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也有典型的举例论证。
D.“诗言志”强调“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兴寄论”强调情与理、美与善的统一,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显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家、艺术家需要有一种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社会担当意识,这是由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决定的。
B.“诗言志”的“志”往往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对封建家长制的抨击就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C.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所以“过娱论”每个时代都出现过,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亟需发挥“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破“过娱论”。
D.作家、艺术家要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需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需要有担当,有责任。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以偏概全,提出“教化”说的 只有《毛诗序》。B 项,表述绝对,将原文的“只有??才”的必要条件关系表述为“只要??就“的充分条件关 系。C 项张冠李戴,应为“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
2.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错在“并列式 的论证结构”,文章主体部分阐述“诗言志”与“兴寄论”是并列式,但文章整体上的论证结构应为“递进式”。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C 项强加因果, “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与“过娱论每个时代都出现过”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同时,表述绝对,与原文 “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相比,少说了“差不多”二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