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 建活动,包括对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
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三种。再开发的对象是指建筑物、公共服 务设施、市政设施等有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质量全面恶化的地区。这些要素已无法通过其他方式,使其重新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因而,必须拆除原有的建筑物,并对整个地区重 新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案。整治改善的对象是建筑物和其他市政设施尚可使用,但由于缺乏维 护而产生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环境不佳的地区,可通过维修、改建、部分拆除、调整布局等方式 来满足新的城市要求。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维持其传统风 貌和整体环境,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保护是社会结构变化最小、环境能耗最低的“更新”方 式,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放眼世界,诸多著名的城市,在传统的工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以文化为导向来复兴老工 业区,让城市迭代更新。那些老工业建筑,那些废弃的厂房,转变为文化和知识街区,包括文化 创意产业、博物馆、剧院、影院、音乐厅等等,聚集在一起,在今天已是殊为可贵的文化地标。文 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轨迹, 只要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必然会为城市创造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
当然,文化不能仅仅重视资本的増值,而不重视人,尤其是文化人的价值。对文化人的 尊重和重视,关键是要有宽厚宽容的文化精神。文化人的艺术创造、学术探索、技术革新、制 度创新,都是宝贵的,即使失败,我们也要有一种宽待试错、宽容失败的文化精神和文化 态度。
(摘编自 徐迅雷 《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
材料三:
城市旧住宅区文化的重要性
(摘编自戴奕《城市旧住宅区改造中的文化构建策略初探》)
材料四: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谢辰生说,名人故居与 纯粹古建不同,古建筑的意义在于建筑本身,如果灭失,再复建可能是“假古董”,但梁林故居的 价值在于梁思成和林徽因曾经在这里居住生活过,因此,只要梁林故居的原基址未变,复建就 有意义。
在各方为保护梁林故居奔走呼吁时,故居所在地块开发商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华润置 业对外将故居拆迁解释为一种形式的保护。不过从文保志愿者了解的情况看,这次拆除的过 程完全缺乏秩序,在现场参与拆迁的两个工人说,砖瓦大家随便拿,也没有人不让拿。
《文物保护法》中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是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的罚款,这样的数目和那块黄金地段的地价相比,和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相比,又算什么呢?
(摘编自丘濂《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更新”的一项是(3分)( )
A.上海新天地的建设使上海的老建筑重新焕发光彩,里弄文化得到传承。
B.王府井大街作为北京传统名街,经过改造后逐步成为城市商业休闲综合所。
C.经林业部批准,上海在市郊开发建立包括12座山在内的余山国家森林公园。
D.20世纪5。年代建成的工厂,现如今改造成了颇具艺术气息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更新有三种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区域的特点来选择或综合使用几 种方式。
B.以文化为导向进行城市更新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必然能为城市创造出巨大的精神财富 和社会财富。
C.建设文化产业的关键是要用宽厚宽容的文化精神来尊重文化人,重视他们在文化方面 的探索和创新。
D.与纯粹古建不同,名人故居原基址复建仍有意义,因而华润置业拆除梁林故居可解释 为一种保护行为。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在城市更新中该如何处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6分)
答
4.(3分)答案:C (参看材料一对“城市更新”的阐释。)
5.(3分)答案:A (B前提是文化产业要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C对文化人的尊重关键是宽 容的文化精神,而不是建设文化产业的关键;D前半句是专家的观点,与华润置业的拆除没 有因果关系。华润置业拆除梁林故居是违反法律的破坏行为。)
6.(6分)参考答案:注重历史建筑等文物的保护,增加城市文化底蕴。
以文化为导向来复兴老工业区,让城市迭代更新。
重视文化人的价值,为城市带来革命和创新。
制定文化构建及保护策略,延续旧住宅区的文化功能。((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