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陨石砸中?你想太多了
刘际璇
①“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曾经一曲浪漫的《流星雨》不仅暖化了万千少男少女的心,还让大家知道了落在地球上的流星就是陨石。人们赋予了它美好的意义,深信只要自己被陨石砸中就一定能梦想成真。事实上,想被陨石砸中这一想法,纯属一厢情愿的“想得美”。
②在太阳系内,有很多小至沙尘、大至巨砾的碎片,被人们称为流星体,它们是陨石的直接来源。不过,流星体要到达地球成为陨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们会与大气进行一场艰难的搏斗。那些在大气中发出光亮摩擦燃烧殆尽的流星体,就只能成为人们仰望的流星。唯有那些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落到地球表面的“幸存者”,才被称之为陨石。
③科学家们说,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万吨来自上天的“礼物”。5万吨?乍一听,人们肯定喜出望外,因为这个数字不小哦。这5万吨犹如天女散花般的“礼物”,会不会因为被祈求而落到自己的肩膀上呢?不要想太多!其实,这5万吨的“礼物”大多数在高空就被燃烧殆尽。即便谁被幸运地“砸”中了,也只会认为是天上掉下来的灰尘。难道地球上每天收到的都是假“礼物”?当然不是。“礼物”肯定是真“礼物”,但是收货地址错了,“礼物”基本上都被送到地球上人迹罕见的地方去了。
④不过,有人还是会担心,数量巨大的“礼物”万一给地球人带来飞来横祸呢?为了帮助人们排解这种“杞人忧天”的想法,科学家们精心计算了陨石砸中人的概率。英国的科学家通过将核能反应堆失事的概率与其他各种事故的概率进行对比,其中就包括被陨石砸中的概率,计算得出结论:平均每7000年才会有一个英国人被陨石砸死。同样,加拿大亨茨伯格天体物理研究院的研究者们也根据一系列假设,包括拟定“每个人占地0.2平方米”,探讨了陨石对人类和建筑的伤害频率。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每9年会有一个人被陨石击中,而每年有16幢建筑会因陨石撞击而受损。但是因为有些陨石对人和建筑的撞击力太小而从未引起关注。美国天文学家艾伦·哈里斯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一个人一生中被陨石击中的概率约为七十万分之一。
⑤当然,人被陨石击中的事例也确实存在。1991年8月,一块3.6克的陨石碎片曾经光临乌干达的姆巴莱,“亲吻”了一个小男孩的头部。2009年6月,14岁的德国小男孩布兰克与一颗豌豆大小的天外“礼物”擦肩而过。无论怎样,真正被陨石砸中的人屈指可数。相对而言,建筑物及地面物体和这些不速之客打照面的机会更多一点。根据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的统计,截止到1990年,陨石与人在1米以内有擦肩记录的事例是4次,而与建筑物直接发生亲密接触的事例是61次。由此可见,人们祈求被陨石砸中的概率不亚于买一张彩票而中了头奖。
⑥看来,陨石作为天外“礼物”确实不是随便就能邂逅的。当然,假如下次在看流星雨的时候,你试着把愿望换成“让陨石落在我身边”,说不定会增加邂逅的概率哦。
16.文章开头从歌曲《流星雨》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
17.结合第②段内容,给陨石下一个定义。(2分)
18.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9.本文的语言风格生动形象,趣味盎然,试举例说明这一特点。(3分)
答
16.引用《流星雨》中的歌词,引出说明对象陨石,(1分)同时也为文章增添诗意(或文学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7.陨石是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概括出“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落到地球表面”这一过程得1分,指出其是“流星体”得1分,意思对即可)
18.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说明了“真正被陨石砸中的人屈指可数,相对而言,建筑物及地面物体和陨石打照面的机会更多一点”这一结论。(1分)
19.示例一:“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们会与大气进行一场艰难的搏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流星体要到达地球成为陨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示例二:“难道地球上每天收到的都是假‘礼物’?当然不是。‘礼物’肯定是真‘礼物’,但是收货地址错了,‘礼物’基本上都被送到地球上人迹罕见的地方去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陨石比作“礼物”,用“收货地址错了”这样形象幽默的说法,生动地说明了陨石绝大多数都落在了人迹罕见的地方。
(正确的例句1分,对例句进行分析2分。只写例句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