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所谓“戏曲中国”,即戏曲所表现的中国 阅读答案

2019-11-14 19:47超越网

所谓“戏曲中国”,即戏曲所表现的中国,或者说,戏曲所表现的中国文化。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剧种最多、艺术生命力最强、剧目遗存最丰富的样式,但它为何比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梵剧“晚出”呢?
不少学者从外部条件和自身特征两个方面探讨戏曲晚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亦不乏值得商榷之处。例如,着眼于外部条件者所得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一影响至巨的结论就值得商榷。单就外部条件而言,戏曲创作的艰难与迟缓绝非经济因素一端所能解释。人类文化史已反复证明,文化创造除了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之外,还受社会结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时代精神等框架的制约。经济基础即使大体相仿,不同民族、社会的文化创造主体所面临的文化场合、文化情景也可能很不一样。因此,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戏曲何以晚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民文化发展得不够充分。
中国戏曲建立在平民文化的基础上,所表现的中国文化以平民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平民化不只是为戏曲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故事情节、表现形式,更为主要的是使文化发展的指向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朝而野,由雅而俗。戏曲史上有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许多取材于唐传奇、诗文的元代杂剧,其结局都变悲剧为团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元代白朴的《墙头马上》,源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并非偶然,《莺莺传》和《井底引银瓶》都以悲剧结束,而《西厢记》和《墙头马上》则是大团圆的喜剧。在这种不谋而合的共同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何在?其实就在文化的平民化转向。《莺莺传》中崔莺莺是名门闺秀,但没有勇气维护婚姻权利,预感张生有可能始乱终弃,她不是设法阻止这一结局的到来,而是向张生倾诉:“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为按照唐代上流社会习惯法,一个私订终身的女子是没有资格成为妻子的。
但上流社会的习惯法在平民社会中并不一定需要遵守。宋代出现的代表平民意志的《张浩》,女主角李莺莺和崔莺莺不同:她主动与张浩私订终身,勇于维护婚姻权利,最终与张浩喜结连理。这是平民文化带来的新伦理。正是在这种平民文化兴盛的背景下,《西厢记》《墙头马上》等元代杂剧不约而同地改变了女主角追求爱情的行为方式或悲剧结局。
戏曲中国以平民文化为主导,并不是说它与大传统绝缘。事实上,戏曲中国与大传统之间保持了持续不已的互动,并在这种互动中曲折发展。在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互动中,中国戏曲中产生了一大批表彰“中国脊梁”的作品,如明代的《浣纱记》《鸣凤记》,清代的《清忠谱》《桃花扇》。在号称  “十部传奇九相思”的明清传奇中,我们看到了另外的风景:社会正义和民族气节是这片风景中的主角。这一类作品,不是对平民文化的否定,而是对平民文化的充实和提升。
戏曲中国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采用互文见义的方式,写宝、黛阅读这两部名剧,其核心是要写出那种足以提高人类尊严的两性间的真挚感情。曹雪芹把《牡丹亭》爱情书写传统发扬光大,不只是题材选择方面的认同,也是一种文化立场的认同,在他看来,不是只有诗人笔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才有价值,《牡丹亭》等所写的超越生死的爱情也有其崇高的价值。由此一例,足以见出“戏曲中国”的文化意义之大。
(摘编自陈文新《中国戏曲——华夏文明的一张亮丽名片》,2019年7月13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曲中国是指戏曲所表现的中国或中国文化,这种文化是以平民文化为主体的。
B. 文化的平民化促进了戏曲生成、发展,使文化发展的指向由朝而野、由雅而俗。
C.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平民文化发展得不够充分,完全导致了中国戏曲的“晚出”。
D. 平民社会不一定遵守上流社会的习惯法,平民文化兴盛影响了部分元杂剧结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结构严谨,对中国戏曲晚出的原因从横向、纵向、正反等方面进行了递进式论述。
B. 作者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关系分析,批驳了中国戏曲晚出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观点。
C. 文章运用了例证法,借《红楼梦》论述了戏曲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
D. 作者运用了对比沦证,通过李莺莺与崔莺莺的对比,论述了文化平民化的转向对戏曲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探索戏曲晚熟从其自身特征方面进行,经济因素完全不能解释戏曲创作的艰难与迟缓。
B. 文化创造不仅受经济基础的制约,而且还要受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时代精神等影响。
C. 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在互动中曲折发展,并使社会正义和民族气节成了中国戏曲的主流。
D. 曹雪芹发扬光大了戏曲爱情书写传统,认为超越生死的爱情比社会正义更加崇高。

【参考答案】
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然后阅读所给选项,并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C项,“完全导致了中国戏曲的‘晚出’”错误,原文说的是“‘戏曲何以晚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民文化发展得不够充分”。
故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分析论证方法,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答案。
A项,“从横向、纵向、正反等方面进行了递进式论述”表述错误。从全文来看,文章没有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故选A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A项,“经济因素完全不能解释戏曲创作的艰难与迟缓”错误,原文说的是“戏曲创作的艰难与迟缓绝非经济因素一端所能解释”。
C项,“并使社会正义和民族气节成了中国戏曲的主流”错误,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戏曲中国与大传统之间保持了持续不已的互动,并在这种互动中曲折发展……在号称‘十部传奇九相思’的明清传奇中,我们看到了另外的风景:社会正义和民族气节是这片风景中的主角”,并不是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在互动中曲折发展“使社会正义和民族气节成了中国戏曲的主流”。
D项,“比社会正义更加崇高”错误,原文说的是“在他看来……《牡丹亭》等所写的超越生死的爱情也有其崇高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