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气性
①校园像个池塘。下课铃一打,学生涌到操场上玩,就是涨潮。上课铃一打,学生回教室,校园安静下来,如退潮。
②退潮的时候,食堂的师傅烧菜、门卫整理收发室信件,司机在车库冲洗校车。小罗背着他的修理箱走来走去,去修跑道的护栏,修花圃的zhà lán ,修领操台的台阶。偌大一个校园,每天总有东西坏,小罗总有东西要修。任何人都可以差遣他,老师的办公室要装个灯泡、修个抽屉,只要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他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
③其实小罗当时也已中年,但老师们大都比他年长些。后来,即便新分配来做老师的大学生也跟着叫。“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小罗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
④小罗没有办公室。平时忙完了,就在自行车棚里搭个椅子栖身。每逢周五有劳动课,高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去打扫校园,包括擦自行车棚。到了车棚,就是到了校园的背阴处,老师们管教不了,几个调皮的要去拔车棚里自行车的气门芯。
⑤小罗见状,紧张地起身,像驱赶瓜田里的猛一样“咻咻”挥手,要把我们赶走。但学生知道他的身份,并不因为他是成年人而畏惧。带头的孩子捡起石头敲着自行车彻的铁栏杆,大家浪潮一般有节奏地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小罗青着一张脸。
⑥我见过他一个人把一棵台风天倒伏的罗汉松从花园拖走,我见过他用锯子将废弃的大块黑板分开。但现在他对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
⑦老师们私下议论,说小罗也精得很。说他天天把校长的自行车擦得锃亮,说他打了木凳子木桌子送给管事的老师做笼络,说他这不就成功地把乡下的老婆也弄进校园做保洁了嘛。
⑧那年暮春时,我在校园的竹林里玩。看见一只受伤的麻雀在地上跳,双手一拢就抓住了。一时同学们都过来围观。扛着修理箱经过的小罗看到,也停下来看。他瞅了一眼就断言“养不活的”。“我一定能养活。”兴头上的我,不高兴被一个修理工泼冷水。我百般抚慰麻雀的羽毛,发誓会好吃好喝对待它。回到家里,父母帮着准备了大米又买来小米和玉米碎。但麻雀什么都不吃。折腾数日后,它飞到书橱底下躲藏,偶然传出几声哀鸣,但任凭我在外面撒米倒水地诱惑,它怎么也不出来。又如此几日,等到最终被找出来时,已是一具尚有余温的鸟尸。
⑨回到学校,小罗见我,问:“麻雀呐?”我咬牙不响。小罗说:“麻雀气性大,你们城里人不懂的。”我瞪着他问,“什么气性不气性?”小罗本来扛着一扇碎了玻璃的窗。这时放下窗,摸了摸我的头。我嫌他手脏,一溜烟跑了。
⑩过了暑假,再回校园。门卫还是门卫,食堂师傅还是食堂师傅,但却不见了小罗。他还在放假吗?我想问问老师。但老师们一脸茫然。我想了一想,我甚至不知道小罗的全名呢。
⑪有一天放学,我在门卫处坐着避雨。听到门卫在聊天,小罗的名字忽然从门卫嘴里传出。“那个原来修东西的罗师傅啊,他带老婆回老家了。不来了。”“怎么了?”“好像说干得没意思,不如回家种地舒坦。”
⑫忽然想起有过这么一个下午,我走过小罗身边,一迭声叫他“小罗,小罗,小罗”。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说:“你得叫我罗老师。”说完,拍了拍手上和衣襟上的灰,看着我的眼睛,“小罗,是他们才可以这样叫的。你是小孩子,你不可以,不然就是没规矩。”
⑬我说:“对老师才讲规矩呢。”
⑭他说:“我和他们一样的,也是你的老师。我在这里工作,也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15. (1)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本文第⑥段。
16. (1)请根据全文内容填写下表。
身份
对小罗的态度和行为
小罗的反映和表现
学校老师
差遣
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
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
新分配来的大学生
跟着老教师叫“小罗”
“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未修这个”
①______
孩子们
②______
青着一张脸
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
(2)“小罗”最终因“干得没意思”而离开学校,从对以上表格分析可知,“没意思”的含义是__________。
17. 对小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门见山,交代了记叙要素之一--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大家熟悉的学校。
B. 以“池塘”“潮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校园时而喧闹时而宁静的特点。
C. 以“池塘”“潮水”为喻,暗示校园的不平静,为下文故事发展作铺垫。
D. 自然过渡,引出下文对上课后校园情况的交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小罗。
18. 请说说文章第⑧⑨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19. 本文以我对“小罗”的一段回忆结尾(第⑬-⑭段),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15. (1)栅栏
(2)本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尽管小罗身强力壮,完全有力量制服侮辱他的孩子们,但他克制,隐忍,表现了他的宽容、善良。
16. (1). (1)①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 (2). ②因为他的身份而不畏惧他,用言语侮辱他。大叫“小罗,小罗,猪罗,猪猡”。 (3). (2)小罗做事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待人真诚宽容,但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17. C
18. ①这两段交代了小罗告诉“我”麻雀气性大养不活一事,最终,麻雀的死忙也印证了他的话;②表现了“小罗”对“我”的关爱和教导;③两段和本文标题形成呼应;④两段中对麻雀气性的描写对小罗有隐喻作用,为下文小罗生气离校的情节作铺垫,为形象地表明生活中的小人物,普通人同样有尊严的底线的主题做了铺垫。
19. 结尾回忆了小罗要求“我”喊他罗老师的一段往事,塑料了校工小罗热爱孩子,懂得自尊,并渴望得到尊重的不卑不亢的形象,含蓄地揭示了小罗离校的原因,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罗的理解及对不尊重小罗的后悔也借主人公小罗的心声,呼吁读者更理解、尊重、关爱身边理解默默付出的普通人,深化文章的主题。
【解析】
【15题详解】
(1)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栅栏”用竹、木、铁条等做成的阻拦物.注意据义定形。(2)第⑥段“一个人把一棵台风天倒伏的罗汉松从花围拖走,我见过他用锯子将废弃的大块黑板分开”与“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的目的强调他的克制与隐忍,突出他的宽容、善良的性格。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①空,提取第3段的“小罗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作为答案。 ②空,提取第5段的“因为他的身份而不畏惧他,用言语侮辱他。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作为答案。
【17题详解】
C项“暗示校园的不平静”对小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以“池塘”“潮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校园时而喧闹时而宁静的特点。
【18题详解】
考查语段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这两段交代了小罗告诉“我”麻雀气性大养不活一事;突出了小生物小人物同样有尊严的底线的主题。从结构上看,两段和本文标题形成呼应;为下文小罗生气离校的情节作铺垫;照应了下文麻雀的死亡。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19题详解】
考查结尾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从塑造形象的角度看:结尾的情节塑造了校工小罗热爱孩子,懂得自尊,并渴望得到尊重的不卑不亢的形象。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突出了生活中的小人物,普通人同样有尊严的底线的主题,进而呼吁读者理解、尊重、关爱身边理解默默付出的普通人,深化文章的主题。结尾在内容上一般有深化或升华主旨的作用,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