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失窃记
①晴朗的午后,正在阳台上看书,如一丝飞絮飘过,儿时的一件往事忽然浮现出来。
②那时,我家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一幢旧砖楼里,是个二楼朝东只有 12 平米的小房子,东窗之外,一墙之隔就是个名曰“关虎屯”的村子。顾名思义,该村的民风想必剽悍难训,
你想啊,连老虎都敢关的人还怕什么?但好在有墙,我们可以对他们“敬而远之”。
③一个夏日的早上,妈妈在东窗台晒了满满一簸箕花生。下午收,却发现只剩一半了,傍晚,我们正百思不得其解,“砰砰砰”,一阵敲门声响起。
④门打开,只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一手拎着麻袋,一手死死攥着个首如飞蓬的黝黑男孩。那少年低着头,眼睛不停地往四下里搜索,被拽着的手扭来扭去,随时准备挣脱抓着 他的铁腕,落荒而逃。进门坐定后,少年偷偷地抬起头,迅速地瞥了一眼我们那狭小简陋的家,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面对一脸诧异的我们,老头申明来意:他是 隔壁关虎屯的农民,他的儿子和另一个小子偷了我们的花生,等他发现时,花生已经被他们 吃掉了不少,他特意领着不肖子来赔礼道歉,好让他记住: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⑤说实话,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原本我们也猜到花生是被人偷了,而且多半是 关虎屯的人,但鉴于他们一向的“恶名”,根本没指望这点花生还能失而复得,只是在检讨自己的失误,没想到竟有人登门谢罪,老头在我们眼里变得和蔼可亲起来,而少年也不过稍 稍有点顽劣罢了。后来,两家大人又说了些什么,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语文资料,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一方急着道歉,还要打孩子。另一方则忙着劝:孩子还小,不懂事,教育教育就行了,千万别打孩子!
⑥而我好奇的是,他们究竟是怎么偷走花生的。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我们之间有高强之隔,站在墙上又够不着我家窗台。偷花生变成了一种挑战:它既考验你的胆量,又衡量你的智慧。在老头唠唠叨叨的叙述中,我试着还原这一过程。
⑦夏日午间,四周一片寂静,人们午睡正酣,枝头的树叶也一动不动地耷拉着脑袋。只 有南窗下的泥地里,几只觅食的母鸡在东啄啄西叨叨,时不时的“咕咕咕”地炫耀着她们的发现,偶尔还有几声蝉鸣撕扯着灼热而慵懒的空气。
⑧这时,一只竹竿偷偷伸来,试探性地碰了几下簸箕。见无人察觉,才奋力捅,“啪啦”一声,几乎一半的花生翻出去,一头栽进一只大张着口的袋子里。有几颗花生眼看要掉在地 上,随着一个漂亮的滑步和一声快活的口哨,他们平安地和朋友们会合了。袋口有一双兴奋得发亮的眼睛向他们靠近,“好,都装好了!俺马上回来。”竹竿立刻轻轻巧巧地消失在墙 的另一侧。
⑨在牙齿的配合下,袋口被干净利落地快速扎好。这时的袋子,像一夜之间身怀六甲的人,大腹便便却还要承载主人想飞的愿望。“接住!”负重的袋子像早期跳高运动员,一个 俯卧式贴着墙头飞了过去,姿势虽不雅观,效果倒还不错。
⑩墙那边只听“好咧”,紧接着“扑通”一声!张开怀抱迎接战利品的“海盗”,没料 到,这袋劫掠来的花生竞“重如泰山”。一个立足未稳,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墙这边的 少年已经施展飞檐走壁的功夫,翻过了这座我们心中的“天然屏障”,一把拉起自己的同伴,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
⑪一阵夹着干草香的热风轻轻吹过,一切又回复到夏日午后的安静和慵懒之中。
⑫“俺俩本来是打赌嘞,看谁能翻过这道墙。谁知道,看见簸箕里的花生,俺就馋了……后来,俺想着城里人有钱,不吃白不吃。再后来……再后来……没想到你们……对不起,俺错了!俺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我还在发呆,少年已经结结巴巴地向我们道歉了。
⑬多年后想起此事,少年红着脸道歉的模样,似乎仍在眼前,我忽然明白,当年这件事无论对他,还是对我,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课。
(1)下列对第②段传递的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了儿时“我”家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
B.写“关虎屯”民风剽悍,与下文老头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C.两次出现的“墙”既指实际的墙,也指我们之间心灵的墙。
D.无论城里还是乡下,人们在城乡结合部的生活都充满挑战。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3)第⑤段画线句“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中的“这一幕”指的是 ,而它“着实令我们吃惊”的原因是 。
(4)联系上下文,第⑫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① ;
② 。
(5)对“人生重要的一课”所阐释的道理,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做人的底线。
B.对待他人不能心存成见、先入为主。
C.发自内心的善意能改变这个世界。
D.沟通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
E.勇于承认错误,才能获得理解和支持。
答
答案:
(1)D
(2)比喻。生动地写出少年因看到“我”家简陋的条件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内疚脸红的样子。
(3)父亲带着偷了花生的儿子主动登门道歉。 这完全出乎我们对关虎屯人一向剽悍 难驯、胆大妄为的固有认知。
(4)①通过对少年的语言描写,写出他对我们的歉意,补充交代了他偷花生的缘由(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带着点游戏和恶作剧的性质),表现少年天真顽皮又不失淳朴的性格,与我们先前对关虎屯人的恶劣印象形成鲜明反差;②也与上文对少年偷花生的充满童趣的描写形成照应。
(5)CE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信息判断。
ABC.表述正确;
D.有误,“人们在城乡结合部的生活都充满挑战”对第②段理解错误,这个语段没有表现出这个意思,无中生有。
故选:D。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中的“红云”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脸红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内疚的心理活动。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第一空,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是上文的“他特意领着不肖子来赔礼道歉”。第二空,要分析好下文的“鉴于他们一向的‘恶名’,根本没指望这点花生还能失而复得,只是在检讨自己的失误,没想到竟有人登门谢罪”一句,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从内容上说,补充交代了他偷花生的缘由。从结构上看,对上文少年偷花生的充满童趣的描写形成照应。也照应了上文我们对关虎屯人的恶劣印象,两者构成对比,由此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ABD.表述正确;
CE.通过对文中所描写的中心事件的分析,“人生重要的一课”主要是指人与人要以诚相待,充满善意,也指人要坚守一定的底线。而不是要表达“发自内心的善意能改变这个世界”和“勇于承认错误,才能获得理解和支持”这两个意思,所以CE理解错误。
故选: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