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折磨是一种赐予》阅读答案-魏清素

2019-09-05 11:04超越网

折磨是一种赐予
魏清素
①似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总是与你过不去,处处为难你,不停地挑剔你,否定你。你可能会怨恨:为什幺总是折磨我?可是,就在他的苛求中,你在不知不觉地成长。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些,从整个人生的大格局来看,这些折磨恰恰成就了你。
②当蝴蝶还是幼虫时,住在一个出口很小的茧中。要想破茧而出,它必须通过那个小小的出口.这个过程需要它竭尽全力,很多幼虫因此丧命。有人觉得蝴蝶太可怜了,就用剪刀把茧上的出口剪大了一些,让幼虫很容易地从中出来。但是它们却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只能拖着一双翅膀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小小的出口就 是帮助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只有经过了出口的挤压,两翼才能顺利充血,幼虫才能蜕变成展翅飞翔的蝴蝶。
③其实,人与蝴蝶一样,也要经历破茧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生命的韧性和厚度。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身处荒凉,远离亲友,身心备受折磨。这一切,却带给他更多的体验和思索,最终他实现了精神的突围,艺术才情也获得了整体蒸馏和升华,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相继诞生。岂止苏轼,人类文明史上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哪一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砺?折磨是人生的必修课,它最大限度地考验一个人,而人生的最大值也正在此中求证。
④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面对折磨,不必抱怨,不要退缩,这些都是你成长的机会,是你成功的必经之路。不要去祈求什么“剪刀”的帮助,那只能萎缩了你成功飞翔的“双翼”。
⑤蝴蝶的幼虫,只有经过狭窄出口的挤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蝶。成长中的人,只有经历世事的“折磨”,才能迈向成熟和成功,正确地面对“折磨”,并藉此给自己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才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节选自《这些事,现在明白还不晚》,有删改)
15. 开头从“似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说起,有什么作用?
16.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 请仿照第③段画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
18. 根据文意,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折磨”。(80~100字)

【参考答案】
15.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16. 举例论证(事实论证) 列举苏轼被贬黄州,身心备受折磨,最终实现了精神突围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折磨是一种赐予”的中心论点。
17. 要求是名人的事实论据,紧扣中心论点
18. 不设唯一,能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出具体措施即可。
【解析】
15.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议论文开头往往为列举现象,讲述故事,它的作用是多重的。(1)列举了……事例(或引用了……名言)。(2)引出本文论点(或论题)。(3)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论点。(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开头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证明中心论点。
16.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举例论证,用苏轼的事例论证了“折磨是一种赐予”的中心论点。
17. 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列举名人事例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即围绕哪方面品质去写,然后用精练的语言叙述。
18.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来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折磨”即可。学生能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出具体措施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