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无论中西。这一话题之所以说不尽,是因为现实主义是艺术家看待生活世界的最基本认知方式。心理学也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艺术的基本问题就是艺术家如何处理“自我-世界”的关系。一般而言,“自我-世界”关系的处理有两种最基本的呈现方式:一种是包含着自我的世界,另一种是被世界包围的自我。以此为基础,个别的艺术家、时代、流派,都可以根据他们创作中自我和世界的相对关系来加以区别。
现实主义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模仿,一个是再现。奥尔巴赫里程碑式的著作《模仿:西方文学中的现实再现》,书名就是一种典型的现实主义表述。现实主义文学通过模仿来再现现实,这一表述精准地揭示了现实主义的特质。所以,在美学和文艺批评中,再现往往和表现或象征对举,前者用以说明现实主义的特质,而后者常常指浪漫主义、表现主义或象征主义等。
如果说,再现是现实主义最重要的特征的话,那么,当再现遭遇危机时,现实主义必然要面临严峻的挑战。比较流行的说法是,19世纪下半叶以后,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念遭遇到挑战,尤其是现代主义的兴起,逐渐取代了现实主义成为主导倾向。或者说,反(非)现实主义挤压了现实主义曾经有过的广大空间,使之日益边缘化为过时的艺术风格。
这些看法自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遭遇了再现危机,现实主义不得不别立新宗,革新观念,由此实现现实主义的当代转型。在这个意义上,当代现实主义也许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运动或派别,而是深蕴在许多不同的探索路径之中,这就导致了当代现实主义的泛化而非集中化,我们可以在许许多多不同名目的艺术实践中瞥见当代现实主义的踪影。由此来看,再现危机非但没有导致现实主义的危机,反倒成就了现实主义自身的变革。
对于再现危机,有不同的界定和表述,而德国符号学家诺特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他认为再现危机是指艺术再现中的指涉物的消失,或者说是艺术世界离现实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熟悉的生活世界在艺术的再现中渐行渐远,变得难寻踪迹。最典型的就是造型艺术中从表现主义到抽象主义再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然而,从极度写实到极度抽象两极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同艺术风格的广阔区域,当代现实主义就存活在这个黑白两极之间的广大灰色区域之中。 (取材于周宪《再现危机与当代现实主义观念》)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理(chǔ) B.模仿(mú) C.倾向(qīng) D.瞥见(pi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关系:指自我和世界依靠某种条件而产生的联系。
B.里程碑式:指这本书在现实主义发展中有标志性意义。
C.艺术风格:指作品中独特而具有美感的现代主义特征。
D.灰色区域:指写实或抽象风格都不够典型的写作领域。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主义在其实际发展中,成功化解了再现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B.再现危机的实际影响中,也有促成现实主义完成自身变革的方面。
C.现实主义在再现危机之下出现了危机,但很快就克服了这种危机。
D.再现危机中预示着现实主义危机,最终却促成了现实主义的变革。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何处理“自我-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是艺术家都必须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B.通过模仿来再现现实,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也是文艺批评的重要话题。
C.19世纪下半叶以后兴起的现代主义,其实际的影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现实主义。
D.不再明确以运动或派别的形式出现,是传统现实主义完成当代转型的重要特点。
5.结合相关文字,简要描述现实主义的不同阶段及其相应影响。(3分)
答
1.(3分)B 2.(3分)C 3.(3分)C 4.(3分)B
5.传统现实主义,主导地位;现实主义的当代转型(当代现实主义),灰色区域。
评分参考:“传统”“主导”及“当代转型”“灰色区域”是关键信息。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