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流派不是独木桥》阅读答案-刘连群

2019-07-04 12:46超越网

流派不是独木桥
刘连群
①流派的学习和继承,一直是京剧界深为关注的话题。在好长一段时期里,呼唤创造新流派的声音很强烈,不时见诸报刊和有关的学术研讨,成为引导流派传承的“主旋律”。然而近30年过去了,新的流派没有产生,反倒是现有流派的抢救、保护问题显得突出和紧迫起来。在纪念张派艺术创始人张君秋先生诞辰90周年的研讨会上,对于流派传承的看法,有人强调原汁原味保留,也有人主张要尝试走自己的路,只是没有人再提创造新的流派。
②这就颇值得思索。表面看,对新流派的呼声转低,是基于新流派的难产,  久唤不至而不免无奈和失落,  细究起来,在一定程度上,  包含着对前一阶段思路的某种务实和纠偏。呼唤新流派并没有错,进一步丰富京剧表演艺术的风格特色,是京剧界内外的共同愿望。问题在于新流派的形成和创立,离不开多方面的因素,不仅需要演员的艺术根基和努力,还受着剧种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生存环境的制约,这不是单纯的提倡和引导所能奏效的。
③同时,在对传统流派的传承导向中,单一地强调另创新派,以此作为衡量传承水平的唯一标准和终极目标,也有失片面。比如,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学余派最好是杨宝森”,依据自然是杨宝森先生在学习余派的基础上创出了杨派。杨派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老生演唱艺术,其贡献和影响怎么称誉也不过分,但若就以此论定学余“最好”,可以设想一下,余派传人都按此“最好”去下功夫,余派本身谁来传呢?还传得下来吗?依此逻辑推而广之,京剧多姿多彩的名家流派包括杨派、张派在内,岂不都将失传,从舞台上消失吗?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④事实上,深入了解京剧流派传承的历史,高水平传承的方式是存在多样性的。由于传人自身条件和感知解读的差异,不论主观愿望如何,都不可能做到和流派创始人完全一样,都是有距离的传承。同时学习到一定阶段,距离还会因传人各自审美和追求的不同进一步拉开,从而形成不同的走向和形态。按此区分,大致可以概括为近、中、远三种传承方式:一种是近距离传承。传人的自身条件与创始人或流派演唱要求极为接近,也有志于对本派艺术深钻细研,传其衣钵,悟性很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体现流派的“原生态”。余派传人孟小冬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演唱包括录音、唱片,作为老师余叔岩先生仅存“十八张半”唱片的补充教材,对于余派艺术后学临“书”堪称功莫大焉。第二种是中距离型。传人具备相当的流派传承条件,通过学习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在艺事发展过程中不囿于一派,兼学别家,融会运用,并有新的追求和创造,显示出个性特色,但还不足以称“派”(现在也有的在一定范围被冠以某派)。许多为观众所熟知的在世和去世的京剧名家属于此类型。第三种是远距离传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与原来所宗流派在表现形式、技巧特色上逐步拉开距离,形成崭新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得到行内外的普遍承认,最终独树一帜。
⑤近、中、远三种类型的传承,由于学得极像和开宗立派者终归是少数,因此高水平传承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以“中距离”居多,而这恰恰是多年以来缺少研究的部分。可纳入此列的京剧名家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如旦行的杨荣环,艺兼梅、尚两家,技艺精湛而全面,一直致力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所演的流派代表剧目都进行了精心锤炼,根据自身的体会和顺应时代的要求做了加工处理,力求名剧新演,一些常演剧目深受行内外的好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前人的艺术实现了高水平的个性化传承的艺术家,因前些年或片面强调门派正宗、或仅以成败论英雄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前还曾遇到归属两难的尴尬处境,是十分可惜和令人感慨的。如果对他们成功的艺术创造和多样化的传承经验,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深入的解析研究,将有助于创造一个既讲继承、又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给新人带来有益的启示。
⑥流派要流起来,还要流得宽广壮阔,才能长久保持创造力和生命活力。这是流派也是京剧艺术都需要的传承。
8. 对第①段画线句及相关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京剧界对此意见不一,所以“没有人再提”。
B. “不再提”是为了纠正“呼唤创造新流派”的错误。
C. 因创造新流派受多方因素制约,仅靠提倡是不够的。
D. 因为再提“创造新流派”就无人来传承名家流派。
9.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又   而   更                                                             
B. 因   但   又
C. 且   而   也                                                              
D. 如   但   并
10. 第④段中加点的词“临‘书’”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⑤段中与第④段“近距离传承”、“远距离传承”对应的词组分别是_________。
12. 第⑤段列举杨荣环事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结合文意,概括作者提出“流派不是独木桥”这一说法的理由。

【参考答案】
8. C    9. B  
10. 依照前辈创立的流派,来学习演唱。或:依照流派前辈的唱片、录音等,来学习演唱。  
11. 学得极像;开宗立派。  
12. 强调要肯定和研究“中距离型”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和传承经验。  
13. 流派高水平传承的方式是多样性的;流派传承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多元的。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为什么没有人再提创造新的流派?。联系上文“在好长一段时期里,呼唤创造新流派的声音很强烈,不时见诸报刊和有关的学术研讨,成为引导流派传承的“主旋律”。然而近30年过去了,新的流派没有产生,反倒是现有流派的抢救、保护问题显得突出和紧迫起来”,通过这个背景可以看出,之所以不再提,是因为30年来没有新的流派产生,可见其困难,仅仅靠提倡远远不够。A项,“因为京剧界对此意见不一”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呼唤新流派并没有错,进一步丰富京剧表演艺术的风格特色,是京剧界内外的共同愿望”;B项,“纠正‘呼唤创造新流派’的错误”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对新流派的呼声转低,是基于新流派的难产,久唤不至而不免无奈和失落,细究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对前一阶段思路的某种务实和纠偏”,并不是呼唤创造新流派有错误。D项,“因为再提‘创造新流派’就无人来传承名家流派”于文无据。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语言连贯的掌握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本题是是补写衔接题(补写词语),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提供几个词语,放在文中合适的位置。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一是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各个句子的意思和句意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明白所给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填入合适的位置。本题要求将所给的关联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回答此题,只要弄清相关关联词的含义及用法,结合文本,联系具体句子,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一空,“又”“且”表并列关系,“如”表列举。所填句子与下文“而不免无奈和失落”形成因果关系,应该选用“因”。第二空,与下文语意形成转折关系,“但”和“而”都可以表转折,“而”的语气过于轻微,应选“但”。第三空,上下文形成并列关系,同时有加重语气。“更”表递进,“也”“并”虽然是并列连词,但语气轻微。应选“又”。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段,再结合词语的本义,理解其语境义。本题中“临”,指模仿、学习;“书”,指流派,唱片、录音等。可以结合文本中“传人的自身条件与创始人或流派演唱要求极为接近,也有志于对本派艺术深钻细研,传其衣钵,悟性很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体现流派的‘原生态’。余派传人孟小冬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演唱包括录音、唱片”等加以分析概括。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找到词语相关的语境,结合语境做出解释即可。回答本题,根据第五段中“近、中、远三种类型的传承,由于学得极像和开宗立派者终归是少数,因此高水平传承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以“中距离”居多,而这恰恰是多年以来缺少研究的部分。”即可得出答案。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列举事例的作用。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找到这些事例,结合上下文分析含义,找到它要证明的观点,然后从内容上分析其作用。回答此题,结合事例的前文“近、中、远三种类型的传承,由于学得极像和开宗立派者终归是少数,因此高水平传承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以“中距离”居多,而这恰恰是多年以来缺少研究的部分。可纳入此列的京剧名家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强调“中距离”型艺术家的重要性,加以概括即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本题“流派不是独木桥”,“独木桥”运用比喻修辞,强调流派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再结合原文语境 “在对传统流派的传承导向中,单一地强调另创新派,以此作为衡量传承水平的唯一标准和终极目标,也有失片面。”、“问题在于新流派的形成和创立,离不开多方面的因素,不仅需要演员的艺术根基和努力,还受着剧种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生存环境的制约,这不是单纯的提倡和引导所能奏效的。”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