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走进北京世园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半环形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青山绿水间、梯田花海旁,这座建筑宛如一柄温润的“如意”,金色的屋顶勾勒出蜿蜒柔和的曲线。中国馆汇聚了中华园艺精华,向人们讲述中国园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
“园艺文化最早是从农园艺发展而来。中国馆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位置,我们希望它传承先人田园文化、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介绍,“在中国馆的顶部,我们以农民‘盖窝棚’的做法为原型,采用了最简单的人字支撑。我们又想到中国人喜欢圆满,就将其平面设计为半月形,中间还设计了一口井作为水院,四水归堂,这也是农耕文化典型的代表。我们还选择了故宫琉璃瓦的颜色作为人字形钢结构的装饰面,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希望能代表中国特殊的文化气质和国家礼仪建筑文化的形象。”
在中国馆的设计中,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中国馆因此被人们称为“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中国馆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形成生态微循环。
中国馆总展览面积为15000平方米,包括中国生态文化展区、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中国园艺类高校及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展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四个展区。
走进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等主题依次布局,通过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多方位诠释中国传统生态观和生活哲学。“天地人和”展项以甲骨文、《诗经》中的植物等为素材,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惠风和畅”展项以精美的押花、插花等工艺再现秀丽多姿的绿水青山;“祥和逸居”展项通过纱幔、光影、数字影像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营造“风拂花开、崇尚自然”的动态互动效果……
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综合运用实物展陈与场景再现相结合、传统展陈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形式,让各地园艺历史文化、园艺产业发展、园艺科技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内容得到充分展示。中国园艺高新科技成果展区则主要面向与园艺相关的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汇集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原创的园艺产业科技成果,展示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绿色发展技术成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通过花材花器、古籍书画和配合品花观花的定制装置,向公众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艺术的魅力。
一座中国馆,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融合起来,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之美、讲述中国园艺历史文化的绿色窗口。
(取材于鲁元珍《中国馆:向世界讲述中国生态之美》)
1. 根据下列选项的内容,概括中国生态文化展区的主题
A.天地人和 B.惠风和畅 C.山水和鸣 D.祥和逸居 E.和而共生
2. 下列对中国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润的“如意”,喻其整体形状。
B. “盖窝棚”,比喻其顶部的形状。
C. 会呼吸,喻其结构具有调节温度、湿度的功能。
D. 绿窗口,比喻向世界展示中国园艺文化的地方。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蕴含着中国文化元素。
B. 中国馆的园艺文化从农业园艺发展而来。
C. 中国馆到处体现出“绿色节能”的理念。
D. 中国馆的四个展区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
【答案】1. 和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下列选项的内容,概括中国生态文化展区的主题”,要求概括中国生态文化展区的主题,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根据题干要求概括主题。五个选项“天地人和”、“ 惠风和畅”、“ 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和而共生”中都有“和”字,可以概括出中国生态文化展区的主题是“和”。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B选项,“比喻其顶部的形状”错误,由原文“在中国馆的顶部,我们以农民‘盖窝棚’的做法为原型,采用了最简单的人字支撑”可知,“盖窝棚”指的是采用“最简单的人字支撑”的方法来建造中国馆,而不是指“其顶部的形状”。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选项曲解文意,“中国馆的园艺文化从农业园艺发展而来”错误,由原文“园艺文化最早是从农园艺发展而来。中国馆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位置,我们希望它传承先人田园文化、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可知,只说了“园艺文化”最早是从农园艺发展而来,没有说“中国馆的园艺文化” 从农业园艺发展而来,而且是我们“希望”它传承先人田园文化、农耕文化的价值观,所以中国馆还不一定传承先人田园文化、农耕文化的价值观。故选B。
材料二
长城脚下,占地5.03平方公里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宛如一扇绿色之窗,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始终,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园区内,处处可见就地取材营造的自然景观,会呼吸的场馆建筑与自然山水相融。
作为园区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国馆如一柄温润的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间。其大部分展厅处于梯田之下,与大地景观融为一体,梯田上露出金色的钢结构屋顶,屋顶下展示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园艺精华。这个优雅的设计始于对园艺、农耕和自然的理解——园艺脱胎于农耕,梯田是山区农耕文明的独特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借鉴人类早期“巢居”和“穴居”的古老智慧,中国馆被打造成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它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的琉璃瓦是仿真的,实际上是一种铝合金型材。它既可以模拟传统建筑的质地,又能节约成本,是现代科技在北京世园会的独特运用。”
中国馆采用了“地道风”技术,外面的空气通过新风吹入室内前,会先在土壤里“过”一遍,好比让空气先在冬暖夏凉的地窖里待一会儿,最后再吹到室内。“地道风”系统将大幅减少空调和采暖系统的使用时间。为了保证空气在地下管道中依然保持新鲜,中国馆没有使用传统的水泥管道,而是找到了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材料。
中国馆的下沉庭院是天然的雨水收集系统。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还可经过梯田绿地渗透、粗过滤后,进入地下的雨水收集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形成生态微循环。
抬头仰望,环保低碳、绿色生态的设计遍布中国馆屋顶。屋顶部分开有通风口,可以在不同季节实现自然通风或保温;1024块光伏玻璃还能充分吸收太阳能,提供清洁能源。
漫步园区,就地取材营造的自然景观无处不在,这里不仅是全球园艺资源的生动展示区,也是先进建筑理念的集中承载地。园内利用当地原有材料搭建的石笼墙、夯土墙、石板路等,共同营造返璞归真的田园意境。
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中的主体建筑,为六层下沉式环形梯田花园,是南美印加文明著名遗产“莫瑞梯田”的翻版。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由3500条废旧轮胎打造而成,这3500条轮胎全部由北京本地回收而来,不仅是梯田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整个展园的围墙构成材料;铺垫在轮胎底部的塑料布也是回收来的,它可以防漏控温,让不同耐寒属性的马铃薯在对应区域中实现良性生长。这个“轮胎生态园”有4000余株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马铃薯、甘薯作物陆续在梯田落户,它们共同讲述着绿色、低碳、环保的生动故事。
世园会整个园区,又是一个海绵园区。全园建设了长约20公里的生态草沟,下凹绿地雨水收集率不小于60%,道路广场铺装透水率不小于70%。为保障水体水质,还设置了沉砂池等过滤雨水。雨水通过草沟、旱溪、砾石沟等不同方式汇入水体,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园区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同时加强雨水回收利用。
永续使用是世园会规划设计的初衷之一,也是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题中之义。世园会闭幕后,园区可转型为区域性大型生态公园,其中,中国馆可转型为国家级生态博物馆,屋顶下方空间采光良好,可举办园艺创意工坊,传播园艺文化。模块化设计的生活体验馆也可根据功能需要灵活调整,带动多产业发展。
(取材于陈雪柠《低碳世园取法自然》)
4. 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地取材:就在原地选取材料。
B. 脱胎:比喻此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
C.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D. 初衷:最初的愿望或心意。
5.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对中国馆的顶部设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采用窝棚的人字支撑。
B. 平面设计为半月形。
C. 铺设金色的琉璃瓦。
D. 材料是铝合金型材。
6. 下列对“海绵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条长约20公里的生态草沟。
B. 下凹绿地雨水收集率至少在60%。
C. 道路广场铺装透水率不小于70%。
D. 利用沉砂池、草沟、旱溪等汇集雨水。
7.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绿色节能”理念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案】4. C 5. C 6. D
7. (1)园艺资源就地取材、废物利用;(2)园区设计了雨水生态微循环系统;(3)中国馆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采用的“地道风”等技术将大幅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利用光伏玻璃提供清洁能源;(4)园区作为大型生态公园可以永续使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中重要词语的鉴赏能力。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因此可以依托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C选项,“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错误,由原文“漫步园区,就地取材营造的自然景观无处不在,这里不仅是全球园艺资源的生动展示区,也是先进建筑理念的集中承载地。园内利用当地原有材料搭建的石笼墙、夯土墙、石板路等”可知,“返璞归真”的意思是:追求自然的人生,尊重自由真实的感受。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C选项,“铺设金色的琉璃瓦”错误,由原文“我们还选择了故宫琉璃瓦的颜色作为人字形钢结构的装饰面”和“屋顶的琉璃瓦是仿真的,实际上是一种铝合金型材。它既可以模拟传统建筑的质地,又能节约成本,是现代科技在北京世园会的独特运用”可知,是“人字形钢结构的装饰面”用“故宫琉璃瓦的颜色”,而不是铺设金色的琉璃瓦,屋顶的琉璃瓦是仿真的,没有说是什么颜色。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海绵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选项,“利用沉砂池、草沟、旱溪等汇集雨水”错误,由原文“雨水通过草沟、旱溪、砾石沟等不同方式汇入水体”可知,是通过“砾石沟”,而不是“沉砂池”方式汇入水体。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