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为何说中国文明不是西来的》阅读答案

2019-05-30 11:13超越网

中囯文明以其连续性著称于世。近年来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强调“中华文明是世界六大文明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廷绵至今的文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数千年来有着一贯的发展脉络。即便是没有受过古文宇训练的现代中囯人,也能通过字形猜出一些甲骨文、金文。而古印度哈拉
巴文明的文字至今无从破译,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及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若非罗塞塔石碑、贝希斯敦铭文这样的材料被发现,可能仍无法解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明的承載者——人变了。埃及和两河流域,如今是阿拉伯人的天下,语言、文宇、宗教早已改天换地。至于年代相当于中国“龙山时代”的哈拉巴文
明,则因为某种原因消亡,现在的印度文明是后来者雅利安人创造的。
    中国文明何以能历数千年而延续至今呢?
    饶宗颐先生曾指出这与汉字的特点有关。欧洲的拼音文字迁就语言,随着语言的分化、方言的出现,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系统。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虽然中国境内方音各异,现代汉语与上古汉语的语音也相差甚远,但汉字却拉近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中国人的距离。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经典通过文字传承,民族精神通过文字延续。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此后中国文明的一大主干。而儒家,正是三代大传统的主要继承者。汉字至迟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但甲骨文不过是商人的占卜记录,由于刻在龟甲、兽骨上,才得以保存至今。李学勤、裘锡圭等古文字学家都已经指出,商代的主要书写载体应该是竹苘。而苘册易朽,难以保存下来。甲骨文以形声字为主,已然是很成熟的文字体系。很难想象,汉字一生下来就是白胡子老爷爷。良渚、陶寺、二里头等遗址也发现了不少刻画符号,有的可以成句连读。这些符号见诸陶器、玉器等器物,也是出于载体的特殊性而偶然存留至今的。它们很零散,也很难释读,但至少提示我们,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或许可以进一步上溯。有的文明覆灭之后,原来的人可能还在,但文化上却被征服者彻底同化。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征服与被征服,中国文明却没有因此而断裂。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原和荒漠,与其他地区的文明虽有接触,但相互间的交流与冲突总体来说并不显著。强势如阿拉伯帝国,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给中囯文明带来危机。诸如波斯这样的重要邻囯,则长期与古代中国维持良好的邦交关系。至于中囯境内的各族群,很早便相互交融,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不同族群之间虽然互有争夺,但都普遍对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有深切的认同。因此,无论哪个族群建立王朝,都自觉接过中国文明的接力棒。
    多元一体的格局、强大的文化向心力,是中国文明连续性的重要保障。可以说,中国文明的长河之所以奔流不息,很大程度上在它的发源时期便已经决定了。 (摘编自陈民镇《为何说中国文明不是西来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明以其连续性著称于世”是史学领域乃至社会各界广泛流传的一种观点。
B.古印度哈拉巴文明、古埃及文明无疑是“有今而无古”的中断抑或消失的文明。
C.有些汉字出于载体的特殊性而容易存留至今,有些汉字因无法解读,难以保存下来。
D.中国文明的长河之所以奔流不息,是因为中国文明与外界的交流与冲突不明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论证中国文明具有连续性的过程中提到的古文字的字形,属文章的论据。
B.文章论证中国文明延续至今,从文字的载体和中国所处的状态入手,结构清晰。
C.文章第三段分析欧洲的拼音文字和中国音、形、义结合的文字,属于对比论证。
D.文章由主到次、条理明晰地论证了“中国文明以其连续性著称于世”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印度哈拉巴文明由于某种原因消亡,现在的印度文明是后来者雅利安人创造的,因此,印度文明只能算是中断过的文明。
B.在世界古文明中,很多文明中断消失,其中一些缘于外族入侵或征服,即使是原来的人还在,但文化上却被征服者同化。
C.邻国没有给中国文明带来危机,与古代中国有良好的邦交关系有关,说明中国很强大,外来文化反而被同化了。
D.中国历史上不乏征服与被征服,与其他文明不一样,中国文明并没有因此而断裂,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A【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正确,见原文第一段;B项错误,由第一段“古印度哈拉巴文明……现在的印度文明是后来者雅利安人创造的”可知,“有今而无古”应为“有古而无今”;C项错误,由第四段“汉字至迟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难以保存下来”可知,有些汉字难以保存下来的原因是“载体易朽”,而不是因为“无法解读”;D项错误,“中国文明与外界的交流与冲突不明显”只是中国文明没有中断的个原因,还有其他原因,选项曲解文意。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提到的古文字的字形是文章的论据;B项正确,原文第四段谈文字的载体,第五段谈中国所处的状态,结构清晰;C项正确,原文第三段“欧洲的拼音文字迁就语言,随着语言的分化、方言的出现,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系统”表明了欧洲拼音文字的不稳定性,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是种对比;D项错误,“由主到次”说法错误。文章在论述“中国文明以其连续性著称于世”的原因时是从“中国文明的载体”和“中国文明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冲突不显著”这两方面来论证的,不分主次。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正确,由原文第一段“现在的印度文明是后来者雅利安人创造的”可以推断“印度文明只能算是中断过的文明”,推断有依据;B项正确,由原文第四段“有的文明覆灭之后,原来的人可能还在,但文化上却被征服者彻底同化”可以推断“即使是原来的人还在,但文化上却被征服者同化”;C项错误,由“邻国没有给中国文明带来危机,与古代中国有良好的邦交关系有关”不能推断出“中国很强大,外来文化反而被中国同化了”,属于无中生有;D项正确,由原文第五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但相互间的交流与冲突总体来说并不显著”可以推断出“中国文明并没有因此而断裂,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