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间的闺阁诗坛大抵是冷清的。宋明理学大倡,社会地位本就窘迫的女性愈益被挤至 狭小天地,束縛深闺。这一境况在晚明有所改变,个性张扬的社会思潮为女性解脱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晚明 知识女性从传统封闭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脱,获得较宽松的社会发展空间。
她们自立和自为意识张扬。在时代人文思潮的感召下,女作者们不甘寂寞,亲操诗文选评,《名闺诗选》 《宫闺诗史》等选评,体现出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方维仪《宫闺诗史》衡古论今,志在争鸣文坛,《静志居诗 话》指出:“龙眠闺阁多才,方、吴二门称盛。夫人才尤杰出。其诗一洗铅华,归于质直,以文史当织纴,尚论 古今女士之作,编为《宫闺诗史》,主于《昭明》《彤管》,刊落淫哇,览者尚其志焉。”以上举例说明晚明女作者 们已厌倦女性诗歌作为风雅小点缀、小摆设的历史定位,自立、自为意识正逐步增强。
尚义慕侠,高情旷达,追求名士风度,这是她们的又一变化。晚明士人喜任侠、负性气,女诗人亦不示弱。 叶小鸾性情高旷,深具名士风度,沈宜修《季女琼章传》记述,性高旷,通禅理。自恃颖姿,尝言欲博尽今 古。”“其爱清幽恬寂,有过人者。又最不喜拘检,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夷然不屑也如此 “高散”的青春少女诚不易为常人理解,也难怪其事流传清代,衍生一些奇闻异谈。
她们崇才尚情。尚情算得上晚明人文思潮的高亢旋律,晚明知识女性对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叶纨纨、小执、小鸾三姐妹联袂唱和闺阁,小鸾早逝,纨纨哀极病发而殁,叶绍袁《愁言序》述及纨纨的“善愁” 说:“我女自十七结缡,今二十有三岁而夭,七年之中,愁城为家。”所谓“善愁”,换言之,即尚情。小纨的杂剧 《鸳鸯梦》第三出《梅花酒》中的唱词,寄托了难以排遣的悲痛,体现了当时知识女性的真情渴求。晚明女性 的尚情又和推崇才华密切联系。闽人张璧娘和才子林光宇的情事记载于《列朝诗集小传》,这段优美凄婉的 情事反映了女性对情的痴恋和对才华的渴慕。
明末女诗人的民族气节令后世瞩目。侯峒曾携子坚守嘉定抗清,城破遇害,弟歧曾因匿藏陈子龙罹难, 侯氏女诗人夏淑吉、姚妨俞、章有渭、盛蕴真共筑岁寒亭相唱和,守节三十佘年。她们的命运和明朝国运相联 系,其人生悲剧更多意义上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其民族气节荡气回肠,可载入史册。
晚明女诗人在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上的时代文化心理较以往任何时代的女诗人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变 化,这种变化使得女诗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提升。特别是万历中叶以后,“为不朽之论”的女诗人大量涌 现,沈宜修、叶小鸾、叶小纨、黄媛介等人不唯“震旦闺秀”,而且“足当大家”。
(摘编自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宋明理学的影响,使女性被压至狭小天地,晚明时期个性张扬的社会思潮给她们解脱带来了机遇。
B晚明知识女性从传统闺阁中解脱出来,使得她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较明初和明中叶有了显著的变化Q
C《名闺诗选》《宫闺诗史》等选评的出现,说明晚明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体现出她们的自立和自为意识。
D.叶小鸾善于饮酒、不喜拘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晚明知识女性尚义慕侠,高情旷达的特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采用引用、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来说明晚明女诗人的文化心理特点。
B、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晚明女诗人的文化心理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0
C、文章在论证晚明女诗人尚义慕侠,高情旷达,追求名士风度时,论搪涉及面广,论证有力。
D、文章思路清晰,按“总一分一总”的思路行文,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宫闺诗史》指出“龙眠闺阁多才,方、吴二门称盛。夫人才尤杰出”,其中“方”所指的代表人物是方维仪。
B.性情“髙散”而又被别人夷然不屑的叶小鸾不易被常人理解,其事流传清代,衍生了一些奇闻异谈。
C.《愁言序》中述及纨纨的“善愁”以及《梅花酒》中悲痛的唱词,无不体现晚明知识女性崇才尚情的文化心理。
D、晚明女诗人的民族气节体现在“筑亭唱和”与守节等方面,她们的命运和明朝的国运息息相关。
参考答案
1、B 文中“晚明知识女性从传统封闭中得到一 定程度的解脱”说明晚明知识女性得到的是“一定程度”的 解脱,而B项说“解脱”,扩大了范围。
2、A A项对论证方法的理解错误。文章在说明 晚明女诗人的文化心理特点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D A项“龙眠闺阁多才,方、吴二门称盛。夫 人才尤杰出”不是出自《宫闺诗史》,而是出自《静志居诗 话》;另外,“ ‘方’所指的代表人物是方维仪”于文无据。 B项根据原文可知“夷然不屑”的主语应是“叶小鸾”而不 是“别人”。C项“《愁言序》中述及纨纨的‘善愁’以及 《梅花酒》中悲痛的唱词”体现的是晚明知识女性“尚情” 的一面,没有体现她们“崇才”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