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在墙上的喇叭花
①一株细藤从外面探出头脑,爬进屋内,静静在墙上趴着,一开始如同一只小蚯蚓,慢慢泛出了绿点,然后长出了绿叶。母亲一开始是想要清除这外来物种,避免它反客为主,可是女儿不允许,吵着对母亲说:“我想看看它是什么。”
②九岁的女儿久卧病房,除了能够进行基本的吃饭睡觉以及偶尔艰难爬起来去一趟洗手间,其他都不能做。
③这到底是什么植物呢?母亲也在疑惑,准备排除外来物种的手停在了半空。这是女儿的疑惑,自然成为母亲的疑惑。女儿撑起身体,眼中慢慢浮现出淡淡的绿色,是的,这是生命的颜色。那好吧,过几天再收拾吧,现在让女儿看看也不错,母亲自我安慰道。母亲关上了门,她看到女儿盯着那些嫩芽张望着,那种好奇,是一个孩子的眼光。
④那株植物攀在了墙上,就这样开始生长着。母亲不断给自己寻找理由,让这株植物能够继续生长在这间十来平方的房子里。房间很简单,一张床,一个书架、几本书和一个整天微笑的九岁姑娘,对了,还有一株不知名的植物,房间里多了一个家庭成员——母亲是不想承认的,但是身体已经承认了。
⑤女儿会静静坐在床上看书。她喜欢看的都是一些颜色绚丽的图画书,上面有各种植物,还有详细记载这些植物的文字,这些蝌蚪式的文字组成了女儿辽阔如宇宙的世界观,现实十来平米的世界从来不拘束女儿在她宇宙中徜徉,陪伴着她的,是攀在墙上的那株植物。
⑥女儿下床的时间越来越多,除了挣扎着去洗手间,就是为这株植物浇水。女儿浇水动作很轻,但是实际上打在植物头部的——她从二楼向下倒水,让水能够浸透泥土,到达这株植物的根。每次浇水,女儿都带着微笑。
⑦女儿会时不时地和攀在墙上的植物说话,很是小声,很是神秘,母亲走近女儿就停止呢喃,母亲掩门女儿又开始出声。母亲想要仔细听听这其中的小秘密,可是这是女儿说给这株植物听的,即使母亲听见了呢喃,却无法辨析其中的内容。母亲开始有点嫉妒这株连属于什么科目都不知道的植物了。
⑧某天,女儿对母亲说:“妈妈,告诉你哦,小花是一株喇叭花藤,不久就要开出喇叭花,你看,就是这样的。”女儿拿起一本书,翻到一处地方,出现了一朵花。花如喇叭,手柄为白色,扩音处为紫色,几丝雪白延伸至翻转边缘,十分优雅自然。“哦?这就是喇叭花啊。”母亲摸摸女儿的头。女儿像只小鸡一样点头,眨眼:“好想看小花开花啊。”被叫做“小花”的花藤上,碧叶在眼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⑨只是,女儿在当夜就进入了沉睡,再也没有醒过来,第二天小花开出了一个花苞,嫩生生,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却是疾风都无法打败它。小花开花了!
⑩这是喇叭花吗?花苞不如喇叭,或许长大了就是喇叭花了吧。母亲如是想着,离开了有一株攀着墙的喇叭花的小房间。
11小花不是喇叭花藤,却开出了喇叭花,攀在了墙上。
(有改动)
14.文章以“攀在墙上的喇叭花”为题有什么妙处?(不少于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母亲开始有点嫉妒这株连属于什么科目都不知道的植物了。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一株细藤从外面探出头脑,爬进屋内,静静在墙上趴着,一开始如同一只小蚯蚓,慢慢泛出了绿点,然后长出了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女儿细心照料细藤和每次浇水都带着微笑可以看出她是个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
B.第④段加点词语“但是”写出了母亲对这株植物的接纳,突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C.第⑥段写“女儿下床的时间越来越多”,表明女儿在细藤的影响下身体状况渐渐好转起来。
D.结尾写“小花不是喇叭花藤,却开出喇叭花”虽不太科学,却能引人深思,极富感染力。
17.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5分)
【链接】“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
——《老山界》
请说说本文第⑧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的不同点。
答
14.攀在墙上的喇叭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喇叭花”既指开出的小花,也指女儿的生命之花;象征女儿热爱生命和坚强乐观的精神。(答出2点即可)
15.(1)嫉妒在这里指母亲因女儿与细藤的亲近而产生的羡慕,(1分)表现母亲想了解女儿的心思(1分)。
(2) 拟人,比喻 (2分),生动地表现出细藤焕发的勃勃生机(1分),为下文写女儿对细藤的精心照料和细藤开花作铺垫(1分)。
16.C
17.写法上的相同点:都运用了语言描写。(1分)
写作意图方面的不同点:
画线句:表现母亲对女儿的宠溺和关爱(1分),突出了女儿对细藤开花和对生的渴望(1分);
链 接:表现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