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流变,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血脉。
古文字通常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也可以包括汉代以后的传抄古文字和仿制古文字。文字的产生除了社会需要,还有赖于人类智能的提升。人们必须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具备辨别不同事物的能力,具备利用载体和工具的能力,具备将实物转化为符号的能力,具备使用符号表达意指的能力,才有可能创造文字。所以文字的产生,既让人类找到了表现自我的最佳方式,也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华古文字的起源标志着中华文明的成熟。
古文字的构造传承先民智慧和时代文化。汉字的形体构造无论是根据客观事物形象描摹出原生形体,还是根据已有形体所负载的语言音义孳生新的形体,都固化了先祖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通过对古文字形体结构的理据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古人创制汉字的过程及其蕴涵的思想智慧和时代文化。在古文字的构造中,先民的象征意识、数量意识、方位意识、类别意识等时有体现,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古代社会的物件器具、礼俗制度、自然环境等也时有显露,学习和分析古文字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传承古代文化。
古文字的使用传承文献典籍和民族精神。古文字形成系统后,可以用来记录语言,产生各种文献。已经发现的古文字有殷墟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简牍等。对它们的解读,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再现古代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奠定了汉字的基本体系和使用规则,奠定了各类文体和文学形式,并将文献内容通过经典传承、字典规范等培育出民族精神,影响着国家行政和社会治理。先秦古文字文献,经秦汉魏晋至唐宋明清,由汉代《七略》到清代《四库全书》,形成浩瀚的中华古籍文献宝库,历代传承。经典文献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而古文字材料是经典文献的根脉,文献的正本清源离不开古文字。
古文字的演变顺应社会变革和文明进程。古文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古文字的形体结构比较复杂,书写工具和载体又比较原始,所以书写难度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字使用的广泛频繁,字符的原始理据逐渐淡化或被改造,形体逐渐由线条和实块演变为笔画,总体上更便于书写。在汉字书写的演变过程中,人们还超越实用记录功能,追求装饰性美感和艺术性享受,产生了美术字体和书法艺术。秦代“书同文”不仅类化了汉字的书写体式,更规范了字词的用法,减少了文献歧义的产生,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文化推广,从而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正是因为古文字的文化传承价值,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开展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意在通过对古文字的全面研究,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如何将古文字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发挥古文字传承古文明的实际效能,是古文字工程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接触古文字,了解古文字,应用古文字,传承古文字。
(摘编自李运富《古文字闪耀智慧之光》)
材料二:
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的需求是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因为文字与文献的出现,获得了突破时空局限而有效进行的可能。世界上现存于世的古文字中,只有中国古文字资料最为丰富和系统,而且也唯有中国的这一古典文字系统当今依然在传承使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古文字作为中国文字的早期历史形态,在中华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历程中,古文字传承和传播要深入思考数字时代的新要求。
依托数字化技术可改变古文字资料的储藏方式,为古文字传承、传播开辟便捷通道。中国古文字资料的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和简帛等,数字化技术可使这些古文字文物以多维方式呈现出来,通过网络系统和电子媒介将珍贵的文字资料与研究者、公众分享,为古文字研究、传承和传播提供便利的条件,也能妥善解决文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古文字的数字化还可促进各类古文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古文字研究获取资料提供极大便利。数据库可以从根本上突破长期以来制约古文字学发展的资料瓶颈。古文字资料获取的便捷,必将极大地提高古文字研究和学习的效率。此外,古文字数字化在相当程度上可改变古文字知识的生产方式,为全面提升古文字整理、释读和阐释水平注入强劲动力。古文字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需要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知识积累。通过数据库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检索各类专题文字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服务,节省资料收集整理的大量人力。可以预言,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古文字研究的传统模式,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古文字研究新方法和新范式。
数字时代提供的各类传播路径和平台,可为古文字传承和传播开辟极为广阔的前景。各类传播平台让古文字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人们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围中获得古文字知识。通过培育古文字传承和传播的深厚群众基础,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古文字数字化传播,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远意义。
(摘编自黄德宽《数字时代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古汉字有两种构造:描摹原生形体、根据已有形体的语言意义孳生新形体。
B.汉字的基本体系和使用规则以及各类文体和文学形式,都是由古文字奠定的。
C.汉字书法艺术是人们在书写演变过程中超越实用功能追求装饰性和艺术性而诞生的。
D.在世界古文字中,只有汉字历经数千载依然传承使用,其它古文字和古文献已经消失。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B.“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自实施以来,致力于海外古籍调查整理项目,实现海外古籍的数字化回归,推动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互鉴。
C.《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为殷墟保护提供支撑,建立起公安、内保、协管、网格员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打造“大保护”格局。
D.清华大学陈楠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数字化甲骨文字绘”的研究与创作,甲骨文表情包的推广,使甲骨文研究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4.古文字学因其研究资料获取困难、知识创新缓慢,而逐渐成为一门“冷门绝学”,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字的构成及演变体现了怎样的智慧之光?(6分)
“国”字最初是“戈”下有一个“口”,“戈”寓意武力、军队.“口”指人口、百姓。后在“口”下加“一”,表示土地;再后用一个大“口”围住.表示四方疆域;最后简化为“国”字。基本演变如下图:
汉字:【国】字演变 字源演变
答
1. 【答案】C【解析】本顾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实现知识与文明突破时空有效交流和互鉴”错误。从材料二第一段原文“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的需求,是导致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因为文字与文献的出现,获得了突破时空局限而有效进行的可能"来看,“知识与文明突破时空有效交流和互鉴"只是可能性。故选C.
2. 【答案】D【解析】本顾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项“古文献已经消失”错误。从原文"世界上现存于世的古文字中,只有中国古文字资料最为丰富和系统,而且也唯有中国的这一古典文字系统当今依然在传承使用。中国文字与古代文献是传承和传播中华古典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信息资源库"来看,"古文献"没有消失,仍有遗存。故选D
3.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
A.符合材料二“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的需求是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的观点。
B.符合材料二“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因为文字与文献的出现,获得了突破时空局限而有效进行的可能"的观点。
C.是从法律层面保障古文字研究,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D.符合材料二"各类传播平台让古文字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人们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围中获得古文字知识。"的观点。故选C。
4.【答案】①依托数字化技术可改变古文字资料的储藏方式,将珍贵的文字资料与研究者、公众分享,为古文字研究、传承和传播提供便利的条件。②古文字的数字化可促进各类古文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古文字研究获取资料提供极大便利,提高古文字研究和学习的效率。③古文字数字化可改变古文字知识的生产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古文字整理、释读和阐释水平。④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古文字学研究的传统模式,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新方法和新范式(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4分,根据材料二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案要点集中在材料二第二段。“依托数字化技术可改变古文字资料的储藏方式,为古文字传承、传播开辟便捷通道。”“通过网络系统和电子媒介将珍贵的文字资料与研究者、公众分享,为古文字研究、传承和传播提供便利的条件,也能妥善解决文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数据库可以从根本上突破长期以来制约古文字学发展的资料瓶颈。古文字资料获取的便捷,必将极大地提高古文字研究和学习的效率。”“古文字数字化在相当程度上可改变古文字知识的生产方式,为全面提升古文字整理、释读和阐释水平注入强劲动力。”“可以预言,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古文字研究的传统模式,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古文字研究新方法和新范式。”可从中概括出2~3个要点。
5.【答案】①古文字的构造传承先民智慧和时代文化,从"国"字形体结构可推测古人创制汉字的过程及其蕴含的智慧,字形演变中固化了对"国"的认知,一个国的形成需要武力、军队、百姓、土地和疆域等。②古文字的使用传承了文献典籍和民族精神,研究解读“国”字各时期的字形体制和使用规则,可更全面系统地再现各时期的古籍文献及历史文化。③古文字的演变顺应社会变革和文明进程,如“国”字形体逐渐由线条和实块演变为笔画,便于书写,适应社会文明发展需求。(三个要点,各2分。如果学生不答3-5段分论点,具体地分析“国”字形体的创造体现了先民的思想智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记录语言、产生文献、经典传承、字典规范等,以及在书写的演变中结构简化、顺应时代等,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酌情给分。)